标准版的重庆小面更“乏味”

2016-01-11 09:59:00来源:大众网作者:
    记者从市商委获悉,由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起草的重庆小面首个地方标准《重庆小面烹饪技术指南》已审批通过,并开始实施。标准规定了小面烹饪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材料种类及要求、制作过程技术规范、成品感官要求、最佳食用温度与时间。1月10日  《重庆商报》)

谈及重庆小面,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对于该传统美食,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专门出台标准,对做法、口感等等做出规定,目的是保证重庆小面的原汁原味。不过,秉持传承美食的初衷,甚至对葱花的长度具体到毫厘之差,则有可能让这一美食变得更加“乏味”。
  应该说,重庆小面广受欢迎,原因正在于美食的口感和滋味。不可否认,现实中一些做法确实变化了,也不如地道的重庆小面口味正宗,甚至具有“山寨口味”。不过做法以及口感的变化,与不同群体的口味不同、变化具有关系,同时任何一种美食也都在不断创新和探索,寻求更多的突破。假如,所有的重庆小面都千篇一律完全遵循重庆出台的官方标准,恐怕一些人可能并不买账
  进一步来看,作为传统老字号美食,商业委员会专门出台标准,难道就能让重庆小面的招牌越做越大吗?恐怕未必。在市场潮流中,中华传统中的很多老字号美食都面临着窘境,甚至逐渐被现代人所抛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很多传统美食缺乏创新精神,只是墨守成规,用僵化老套的思维和方式去制作和经营。那么,伴随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和口味也在变化,假如再走之前的老路子,传统美食就可能走入死胡同。
  从根本上而言,从品牌形成之初,重庆小面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从开始之初并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版本。质量良莠、口感如何,往往都是由消费者说了算,而并不是由标准版本说了算。出台标准,其初衷和目的自然是好的,但却容易“好心办坏事”。牢牢攥紧资源,让美食躺在固有的安乐窝里,看似永葆美食品牌的生命力,但却容易滋生负面影响,现实中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一种美食,并不需要墨守成规,而是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止步于模版化的标准,看似保持了品牌特色,但可能路子越来越窄,而诸多“老字号”最终退出市场的原因正在与此。如此之下,对于重庆小面这一美食,制定出具有规范性的标准,既不利公,亦不利私,还是摒弃为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