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驻站25年”不应只有感动

2016-02-23 10:47:00来源:大众网作者:莫官祖
莫官祖
    近日,一则《驻站25 巡线10万多公里》的报道火爆各大新闻平台,主人公老郑名叫郑善军,是四等铁路小站田庄站的驻站民警。据报道,驻站20多年来,老郑放弃了无数的节假日和亲情,年年如此,老郑的爱人独自撑起了照顾老人、教育孩子、下地干农活的家庭重担。(223 人民网)

  毫无疑问,像老郑这样甘于奉献的公职干部,所带给我们的感动,是震撼心灵的。在老郑的身上,充分体现了铁路民警这个群体,甘于平淡,甘于寂寞,用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日夜守护着铁路大动脉的畅通,这种精神的确值得钦佩。

  然而,笔者认为,公众对“驻站25年”一事不应只有感动。要知道,老郑虽然是驻站民警,但不得不提的是,这只是他的职业,是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倘若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那么势必会减少对家庭的照顾,而这,对于其家庭来讲,恰恰是不公平的。别忘记,老郑还是自己家庭里的顶梁柱,孩子的父亲,承担着照顾家庭,养老育幼的重任。

  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追问,既然火车站领导明明知道,老郑连续20多年的节假日都守在车站,无法与家人团聚,那么为什么不换其他民警来接替老郑的岗位?难道是老郑的工作太有技术含量,以致于别人无法取代?亦或是人手太过紧缺,甚至连一个驻站民警都抽调不出来?

  其实,答案已经给出了。笔者贸然揣测,火车站的领导们是想要树立一个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典型,哪怕是牺牲掉老郑正常的假期和家庭生活,在他们看来,也是值得的。所以,20多年来,很少有民警来接替老郑的岗位,而老郑的妻子关于“老郑应该姓公”的抱怨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应当说,每个时代都需要模范和榜样。但是,像老郑这样,被人为条件“塑造”出来的模范,或许值得商榷。毕竟,每个人都有职业倦怠期。试想,连续20多年重复同样的工作,连基本的岗位调整都没有,恐怕对谁来讲,都不会太舒服。况且,在老郑坚守岗位的每个节假日里,火车站的领导干部在哪里,就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如果只顾着强调牺牲家庭而无私奉献的个体,却忽视了干部职工轮岗休假制度和组织上最起码的人性化关怀,那么这也是畸形扭曲的工作理念。

  说到底,老郑是令人感动的,有关部门树立典型的初衷也无可厚非。但笔者认为,在新常态下,或许有关部门更应该去寻找那些工作生活两不误,在岗时勤奋敬业、休息时家庭和睦的典范,唯有这样,才能让榜样和模范更接地气,从而得到公众的认可。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