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让城市不再看海?

2016-07-27 09:37:00来源:大众网作者:吕海峰
 吕海峰
  距离7·21特大暴雨过去已有四年,北京在此次的7·20强降水过程中有惊无险。而在日前的长江洪水中,武汉作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之一,还是未完全消化大雨漫灌的“洗礼”,一遇暴雨城市就“看海”的景象仍有上演。(京华时报7月25日报道)
    众所周知,“城市看海”本来是一个饱含讥讽含义的名词,如今却成为了描述很多城市下雨场景的“形象代言”。为此,笔者不禁要问:何时才能让城市不再看海?
    事实上,当前很多城市都在努力解决这一顽疾,构建“海绵城市”,然而“城市看海”还在“持续发酵”。究其原因: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商家(包括开发商)都在不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私人利益。比如,早在2010年8月23日大江网就曾公开报道,“江西省新建县的黄家湖、乌沙河正在被房地产开发商江西众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悄悄填埋造地准备建房。但据公开资料显示,黄家湖是南昌明令禁止填埋的,而被填的乌沙河则属于南昌市规划总投资10.05亿元,力争在2011年完成的整治工程。”而这样例子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屡见不鲜。
    同时,城市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导致城市排水系统不畅。按理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本应该能够从容应对暴风雨的考验,然而,事实却是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光要面子,不要里子,只看地上,不看地下”,导致城市管网设施这些最贴近城市安全的基础工作,根本就没有人去真正关注,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许多城市排水渠道、管道等设计不合理,排水体系不科学。结果就是一些城市逢雨必涝、“年年看海”。
    为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不但要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更要兼顾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相处。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员、购买高端设,提高防洪理念,保护和利用好自然水系,充分发挥湖泊河道的蓄水调节功能,做好排水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更长远的规划,能够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避免“九龙治水”乱象的发生。一旦出现“险情”,规划、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就能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及时沟通和处理。
    总之,城市防洪是一座城市能够持续运行发展的命脉。所以,到底何时才能不再看海?值得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深刻反思。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