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有尊严的救助恤贫暖心

2016-08-02 14:39:00来源:大众网作者:崔清泉

让更有尊严的救助恤贫暖心

——写在“美丽家园·我的梦”网络活动开展之际

崔清泉

  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沭县,目前有10万多人从事柳编等手工加工产业,2015年该产业全县出口1.7亿美元,占全国1/4。近年来,他们利用这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帮助困难群众走上致富路。临沭县委书记任庆虎告诉记者,2014年初,临沭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3305人。经过两年苦战,到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到10903户、21565人。任庆虎说,扶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政治责任,我们决心背水苦战,确保到2017年底,实现30个重点贫困村摘帽,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经济日报8月1日报道)

  看了上述报道,笔者不禁想到了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年初的山东省“两会”期间,谈及脱贫工作时的讲话:“脱贫不是简单提高低保,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脱贫工作,在精准上下功夫。” 改革发展的山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书写着减贫的传奇,特别是近年来,基本构建起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新格局,连续五年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都达100万以上。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全省仍有3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总量较大、分布零散,对照我省到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的脱贫进度,脱贫“任重而道不远”。可以说,摆脱贫困,是贫困人口对小康生活的梦想;精准扶贫,是美好梦想逐步成真的强大“推动器”。做好为“穷人”求幸福的脱贫工作,我们更当“带着感情和责任”,以“民生所盼即是施政所向”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真抓实干,倒逼推进,用知难而进、攻坚克难的脱贫力度成就小康梦想。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措施不断强化,农村贫困群众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为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全省扶贫开发已到了爬坡过坎、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全是硬骨头、铁石头。如果我们把视线投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总有一些角落,深藏着鲜为人知的哀愁与无助:那里或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无力脱贫的沉疴在身;或是年过花甲、种地谋生、靠天吃饭的苍凉晚景;或是鳏寡一生、无儿无女、老无所养的特困群体;或是因贫失学、技无所长、生计无着的漂泊一族……,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现实而生动的映照出了扶贫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直接而深刻的砥砺我们要心系民生、心有民本,肩挑重担、肩有担当,努力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让农村贫困人口、城市困难群众等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圣贤有言:“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为大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你的贫困就是我的痛楚。如果我们对贫困有了这样的真切感知,那么心中的民本温度才会更加炙热而浓烈,扶贫工作才会由“要我扶”变“我要扶”,更加坚定有力、切实有效。我们当“带着感情和责任”,走进贫困乡村中,走进贫困家庭中。现在,通讯工具更加便捷,电脑手机愈加普及,但“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手牵手”。唯有我们真正走向他们身边,才能亲眼所见他们的陋室病躯、贫瘠薄地,才能亲耳聆听他们的所苦所盼、所难所想,才能让扶贫精准到户到人、富有成效的同时,实现更有尊严的救助、让他们共享到有温度的发展。

  当前,山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正在深入实施,扎实推进,为尽快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刚性施政的背后,是柔软而温暖的民生关怀。而我们所要做的,当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工作点滴做起,从爱心所及做起,以我们每个人恤贫暖心的涓涓细流,汇聚起脱贫扶贫、实现有尊严的美好生活的磅礴之力。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