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只是迈出第一步

2016-08-11 14:15:00来源:大众网作者:吕海峰
吕海峰
    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明显缓解,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30%以下,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人民日报8月10日报道)
    当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非常突出。为此,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医改,即:加强分级诊疗建设、推动药品价格“透明化”等,使“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事实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来已久,它既涉及到复杂的利益调整,也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变革,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则,以江苏为例,虽然近年来,医改试点确实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难点工作才刚刚破题;虽然医疗卫生费用中的药品费用比重有所下降,但各类型的卫生医疗机构,药品占医疗卫生费用的比重下降幅度很小。二则,从医院方面来讲,虽然通过分级诊疗,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力量正在不断加强,但许多的疾病患者、家属却无论疾病大小,依然希望到大医院、名医院,找大医院、名医生。显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同时,尽管新医改后,诸多医疗资源也在不断向基层倾斜。但总体上,在整个医疗资源的配置上,仍然处于一个在向大医院积聚的格局,许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资源其实还远远不够。尤其是,许多民营医院的诊疗资源包括声望积累、人员积累,在整个诊疗资源当中所占比例依然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或多或少影响着新医改的效果,从而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时还难以根治。
    为此,相关部门还须按照新医改的目标和要求,继续推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想方设法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一则,要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的投入,使他们既能够覆盖全部的人口,也能够逐渐提高医疗保险机构的报销比例,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二则,要大力补齐短板。在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建设的同时,深化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好政府6大项投入政策,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并协调民营医院共同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支撑性作用。
    总之,这次新一轮的医改,只是在克服“看病难、看病贵”的漫漫长途中,迈出了第一步。要想彻底驱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阴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还须继续努力,且行且珍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