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靠手掰”戳中供给隐忧

2016-09-14 17:04:00来源:大众网作者:刘建国

  作者:刘建国

  9月13日,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医、学、研、产等各方代表共同研究探讨儿童安全用药问题的破局之道。会议由国家卫计委宣教中心主办、葵花药业“小葵花”儿童药协办。(9月14日  《人民日报》)

  对于公众而言,相信大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到医院给孩子开药,常常会出现“半片”、“酌量减少”等字样。那么,面对这种状况,家长往往只能“靠手掰”,然而这种方式由于缺乏正确的剂量标准,则会引发负面问题。儿童与成年人不同,一旦在用药剂量上存在误差,就可能给儿童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高达4倍,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中1/3都是儿童。众所周知,中国的儿童数量占全国人口比例达到1/4,儿童用药市场非常之大。不过,遗憾的是,如此巨大的用药需求面前,却缺乏儿童药品的充分供给,儿童用药缺口非常之大。目前的现实在于,国内虽然有数千家的药品生产厂家,但生产儿童药品的却是凤毛麟角,至于能够自主研发儿童药品的,则更是非常罕见。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正是在于供给制度存在短板,导致了儿童用药缺口的存在。目前的现实在于,儿童药品的研发成本非常之高,研发风险很大,甚至超过成年人药品的两倍之多,令很多药品生产企业望而却步。而且,即便能够研发儿童药品,但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也需要儿童法定监护人的同意,而家长则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小白鼠”。同时,在目前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品按照剂型被分为口服和注射类,而口服和注射药都只能分别采购自两种厂家,显然会压缩儿童用药的采购空间。

  市场存在巨大的缺口,但却缺乏市场供给,足以说明仅仅依赖于市场自发调节,显然无法改变供给匮乏的现实。那么,面对“市场失灵”的现状,最为重要的就是在于强化政府职能的发挥,让“看得见的手”及时有效介入,从而实现供给制度的改革。比如,可以扶持专门的儿童专用药品研发机构,在资金注入、减免税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让儿童药品研发更加顺畅便捷。再比如,可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审批进程,赋予儿科用药一定的市场保护期,推动和促进儿童用药的研发生产等等。

  归根结底,儿童药“靠手掰”的背后,正是在于儿童用药的供给匮乏。那么,保障儿童用药的供给充足和安全,就应该找准问题症结,在供给改革方面进行完善和深化。唯有如此,才能缓解儿童用药缺失的尴尬,确保儿童药品生产安全放心,让“靠手掰”不再成为衡量儿童用药剂量的标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