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为何有“死角”

2016-09-18 19:0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杨杰

作者:杨杰

  近日,有媒体报道,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不少地方由于贫困面广、程度深,而扶贫资源相对有限,没法做到全覆盖,扶贫工作只能有重点地推进。一些地区对贫困县、贫困村扶贫工作十分重视,而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里的贫困户关注相对不够,投入相对不足。随着脱贫攻坚力度日益增强,很多贫困村发展条件越来越好,而一些起点好不到哪里去的非贫困村,发展条件却迟迟未能改善。(《扶贫不能留“死角”》 中纪委网站)

  在为该文观点——“扶贫不能留‘死角’”点赞的同时,笔者尚有一问——扶贫为何有“死角”?

  是真的如某些地方所强调的那样,“由于贫困面广、程度深,而扶贫资源相对有限,没法做到全覆盖”,还是另有其因——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有误以致作风行动上出现偏差、落实不力?在笔者看来,乃后者也。

  我们为什么要扶贫?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不仅如此,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共享改革开放伟大成果,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脱贫攻坚,既是政治任务、中央要求、最终目标,更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应有共识。

  如果不明了这些,如果不从国家全面发展的战略大局考虑,你那一地一域一隅的扶贫工作也只能是停留在从这点到这点、从这地到这地、从这事到这事、就事论事、就扶贫而扶贫的状态。

  “上级让扶咱就扶,不扶说不过去,至于扶到什么程度,能通过了验收就算完”,可以说,正是这样一种心态、这样一种认识、这样一种短视,才造成了一些地区对“面上”的一些“贫困县、贫困村扶贫工作十分重视,而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里的贫困户关注相对不够,投入相对不足”。而归根结底,所暴露出来的依旧是个政绩观问题,依旧是个工作作风问题。错误的政绩观,必然导致工作上被动应付、脱贫糊弄事、扶贫留“死角”,而漂浮的工作作风,势必带来问题解决上的拈轻怕重、绕难而走、掩掩遮遮。

  或言,“投入相对不足”确乎在于“扶贫资源相对有限”,事实果真如此?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政策资源、文化资源甚或地理、气候等等都是资源!怎么就一概成了“相对有限”?!

  退一步讲,一地的贫困人口,即便是贫困县、贫困村,总有其上限,而其上限,经严格标准、实地踏勘、科学测算,不会超过当地全部人口之和,换言之,不会超过其所在市地县区人口总和,假如再用两把劲,拧干“水分”,真正处于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少于当地非贫困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数的少数甚或非常小一部分。

  贫困村也有富裕人,富裕村同样存在贫困户。以如上之资源,辅之以中央专项资金、省市级专项拨款、县区级慈善捐赠、当地资源整合、本地资源节约(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动态管理,及时清退生活好转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对象后,所结余资金)等等,也终难让人信服什么“扶贫资源相对有限”才“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里的贫困户关注相对不够,投入相对不足”一说。

  为预防扶贫资金、资源的挤占、挪用、滥用、浪费等问题,其实,中央早有良策——精准扶贫!

  何为精准扶贫?“精准”又是指什么?找对找全了扶贫对象便是准,帮扶措施得力且少即为精。基于以上两点,整个扶贫攻坚过程中,找准、找对、找全贫困户,使之“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拉下”才是扶贫攻坚要求所在、基础要务与首选工程。

  精准扶贫,不是不加区分地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发“福利”、发改革“红利”、搞“天女散花”,也不是“插花作业”、“枣粮间作”、“隔山买老牛”,更不是丢三落四、“黑瞎子掰棒子”。精准精准,须目标瞄准、弹无虚发、枪枪命中。

  扶贫之所以有“死角”,既不是“由于贫困面广、程度深”,也不是出于“扶贫资源相对有限”,关键是我们的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还存在着政治“作秀”思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依旧漂浮,在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然吹响的情况下,仍旧是“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未真正将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冷暖放在心上。而解决这一问题,一靠一线深入,基层调研;二靠强化监督,严肃问责;三靠在党言党,从严治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