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真相不等于阻断善意

2009-12-16 10:50: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雨

借用一位新闻前辈的话说,“记者谈新闻的作用,常用‘探寻事实真相’描述。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一些报道看就会警醒——事实不等于真相”。

我们并不和孙法菊生活在一起,她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通过媒体的挖掘还原而不断修正的。媒体对她的认知与邻居对她的认知不同;邻居对她的认知与亲人对她的认知不同;新闻要素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未必就能涵盖她的全部;那我们该怎么去了解她,该怎么定义“七旬老人拾荒孝母”这一事件?

美国记者李普曼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象’。由新闻界提供的图像常常是不完整的和扭曲的。然而,这些反映却成为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基础。”这么说不是要否定什么,而是要强调,微观的真实有时会掩盖了应有的真相。

对待一切美好与感动,心存信任,这是起码的生活态度。我们可以信任并且应该被感动的事实是:有一位七旬老人,靠拾荒赡养自己的母亲;我们尚未确认的真相是:她的家庭究竟是怎样的,她倒底有几个兄弟姐妹,那些让我们产生困惑的疑点背后,是否另有一段难言之隐?

孙法菊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她对母亲的付出以及社会各界对她的援助至少告诉我们——看,我们中间还是有孝字当头反哺母恩的,还是有心怀恻隐仗义援手的,生活还是健康而美好的。每个人都不是蜡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有历史,有过去,那些斑斑点点不会因为镁光灯一闪就消逝不见。信息越是飞速聚合,我们往往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人说这是媒体故意,但扪心自问,这种所谓的“故意”是不是我们内心对善行充满渴望的折射?譬如孙法菊,随着调查的深入,可能会有更多事实被我们所知,她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如何,她的兄弟姐妹为何不养老人等等这类难断的家务事或许也将浮现,在这些信息中,我们只需自问:她是否唤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动,她是否引发了社会对类似养老问题的反思?

从另一方面说,媒体也必须努力挖掘真相,这既是公众的渴求也是媒体的责任。我们寻找真相,不是阻断内心的善意,而是分崩“假空”,还原一个普通人,远比打扮出一个幻像更美好。对媒体报道的亲情、孝行、诚信、公正、信仰,小心求证大胆设疑,相比仅仅沉缅于感动,恰恰是最该庆幸的事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