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善行不应制造噱头

2009-12-17 17:59: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山而

围绕着众邻居对孙法菊拾荒养母五大疑点的披露,这一令众人心酸感动的孝母事件突然打上了折扣。然而,这些疑点究竟是否真实?今天,大众网记者找到了久久不愿露面的孙法菊的女儿郁仁霞。作为目前孙法菊身边惟一能够“开口”的亲人,随着她的出现,所有的谜底都有了孙家的说法,孙家家谱的“完整版”也首次公开:孙法菊并非无依无靠,相反,她有四女一儿五个子女。(1216大众网)

一篇《济南七旬女儿捡垃圾赡养九旬老娘》的报道引起了全国的震动,不要看内容,一看标题,自然就吸引起公众的眼球。不少人对社会保障机制提出质询,对当地政府予以质问,但是随着真相的浮出,不少人又有了新的感慨,恍然有点被愚弄的感觉。

从后面的报道看,前媒体报道并非尽详,孙法菊并非一儿一女,而是有一儿四女;这么多的子女,完全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扶养老人,如果他们不去扶养,与理与情说不过。真相的露出,可以说与社会保障机制和当地政府并无多大关联。

媒体报道也许是出于善意,呼唤社会对老年人给予关心,让更多的人献出爱心,正因为此报道的吸力,不少社会仁爱之士,捐款献物,问寒问暖,把两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当然,对老人的的关爱是应该的,可是一旦事件的真相大白,与公众想象的大庭相径,就会有一种被愚弄之感,极大的伤害了慈爱之心,有了一,不少人就会注意二,就不会贸然去献爱心,也许今后有更需要得到帮助的人难得到帮助,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风气由此而削弱。

媒体的言论承担着社会责任,对舆论起着引导作用,其新闻报道不能粗枝大叶,断章取义,更不能抱有偏见,哗众取宠,一旦不慎,或者歪曲事实,对当事人和公众都是一种伤害,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比一般的言论更有害。

《济南七旬女儿捡垃圾赡养九旬老娘》的报道若要唤起公众的同情心,直接把其整个家庭的概况亮出就是了,何必去头掐尾。此报道以笔者看,未免有以标题作噱头,以善意作引子,制造轰动效应之嫌,其结果是,盲目迎合受众需求,煽动情绪引导公众。这种背离道德的价值观,恰恰不应是负责任的媒体所追求的。其后果反而会亵渎仁爱者的义举,伤害了当事者家属。

宏扬真善是媒体之责,但作为民众的“了望者”,宏扬真善亦应谨慎准确,让民众获知真相。不管出发点多么崇高,制造噱头总是不恰当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