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与批评制度何干?

2009-12-17 18:09:00来源:大众网作者:

□鲁民

72岁的孙法菊靠捡废品养活95岁老母董宝英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民众一方面同情这位老人的举动,提供相应的帮助;一方面又对于事件背后的诸多疑点提出质疑。

民众的同情和帮助、媒体的报道,一方面让她们入住敬老院;一方面,纷至沓来的质疑声、喧闹声,又令老人苦不堪言,孙法菊又带着自己的母亲离开了敬老院,原因是“不在这里让人胡说八道”了。

媒体的报道一方面将老人尚有诸多家人,其声称“家贫难孝”;一方面,民众开始拷问当下的养老制度——国家、政府未尽职责。

盯着孙法菊离开养老院的背影;听着孙法菊老人儿女嘴里的“家贫难孝”,笔者要问:孝,真的必须跟金钱挂钩吗?儿女有钱就需要尽孝,没有钱,就不需要尽孝?这简直是混账逻辑。电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一段话:儿子就是去要饭,要来一口饭,也先给娘吃。乞丐可谓最贫穷,他没有丢掉的就是孝道;孙法菊没有子女赡养,她却以捡破烂为生,赡养自己的母亲,也没有丢掉孝道。

但是,孙法菊的兄长、子女呢?他们为什么没有赡养自己的母亲?很明显,他们并非贫穷到只剩下最后一口饭,他们是不是把老人当作了负担,当作了累赘?如果不是忘记自己做人的本分——人何以弃亲生母亲与不顾?

近期,去采访一位54岁的山村老教师。在北方一个寒冷的山村里,他不禁奉养着自己近百岁的老母,自1976年至今,他还将村里的一对孤寡老人奉养了起来。他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深受感动。他说,他就看不了那些没儿没女的老人。他从心底里就想去照顾他们。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此刻,笔者不想拿这一标准来衡量所有人,但是,对于自己的父母,为人子女者起码要做好本分。

有些人也曾借着孙法菊的事情批评当下我国的养老制度不完善。确实,制度有不完善之处,毕竟,我们的现实情况如此,经济水平、社会制度也没有具备相应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想,因为老人得不到赡养而一味的指责制度没有任何意义,与其如此,还不如让所有的人都尽到为人子女本分。很多人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一味的强调国家应该怎样,政府应该怎样,制度应该怎样。笔者真是怀疑,他们批评制度的真实动机,到底是在为制度担忧,还是想为自己不尽孝做铺垫?

作为儿女尽孝是没有条件的,人的孝心不会,也不能因为贫富、贵贱而有所分别;人所尽的孝道、所作的事情,也不能因为贫富、贵贱而有所差异。在自己的父母眼中,孩子的孝是他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