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道在于养,更在于敬

2009-12-18 09:47: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济北

随着报道的深入,“七旬老人拾荒养母”的真相浮出了水面,“老人拾荒是为了爱惜东西”的说法也取代了先前的“儿女不孝”及养老制度之困说。现在,两位老人也都住进了老年公寓,在这里,她们可以享受到社会的温暖了。看起来,这是个美好的结局。

可是,在笔者看来,这则故事引发的关于“孝道”的大讨论还没有结束。郁仁霞五兄妹以及我们自己,都还有反思的地方。比如,新闻中所说的“我们兄妹五人都很穷”和尽不尽孝有没有关系?比如“弟弟和妹妹都往这边寄钱”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尽孝?这些问题都应该论证清楚。

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孔门十哲”之一子游的一段论白: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大意是说,有的人认为孝敬就是赡养老人,可是,人也以是饲养犬马的。所以,离开敬只谈孝,不是真正的“孝道”。这也正是“孝敬”一词的来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敬不单单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持久的行为:作儿女的,是不是经常回到父母住所里来进行探望?是不是隔三差五地给老人打一个问好的电话?诸如此类,不再赘言。

结合新闻来看,看上去“我们很穷”像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实则只是一种借口而已。因为,穷也好富也罢,大体是与孝不孝没有任何关系的。要不然,穷人的家庭也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孝道故事了。作为儿女,我们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究竟父母希望的孝是什么样的孝子?向家里汇钱是不是第一位的?

不孝之子,我们向来是唾弃的。可是,对于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孝的那些人,真就如想像中那么好吗?尽孝的问题,向来是复杂的,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秉性,也都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我们更应该思考,我们有没有和他们进行足够的情感交流,他们是不是很寂寞。除了金钱,父母还渴望得到什么?或许通过这种换位思考,我们能找到一些正确的答案。

    笔者丝毫没有遣责谁的意思,只是想说,孝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话题,也是一个渐进的道德规范。我们都只是这其中的一分子,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当反思、共勉,并竭尽全力去践行之,。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