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轮破浪行

2010-10-26 11:17:00来源:大众网作者:薛山

发展海洋经济,山东可谓家底殷实,资源得天独厚。再加上科学的规划和得力的措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如一艘蓝色巨轮,乘风破浪,高歌远航。

一看“家底”。山东半岛是全国最大的半岛,实施海陆统筹,培育发展蓝色经济的条件极为优越。区位资源条件好。山东在全国乃至东北亚经济大格局中,处于重要的节点位置,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岸线长3100多公里,占全国的 1/6 ,近海海域与陆域面积基本相当。海洋经济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 53 种,半岛北部海域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巨大。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在许多领域形成了产业优势。海洋科技教育力量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基地,拥有国家驻鲁和市属以上海洋教学科研机构 56 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 50% 以上,其中,两院院士18 名。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 27 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科技兴海示范基地10个。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强。山东半岛建有国家一类港口24个,深水泊位 170 个,拥有青岛、烟台、日照3个亿吨大港,去年港口吞吐总量 7.3亿吨。全省“五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四纵四横”铁路网络加快建设,沿海地区水利、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领先。

二看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的设想为:沿全省海岸线呈带状展开,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努力建设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到 2015年,力争使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蓝色经济区。

在发展布局上,环山东半岛统一规划,努力形成“一体三带”的发展格局。“一体”,就是海陆统筹、海陆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布局、交通通信、商贸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三带”,就是集中打造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二是在胶东半岛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三是构建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

三看产业。在产业培植发展上,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的思路,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实施集中突破,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围绕发展海洋优势产业,注重引导要素资源向沿海港口、园区和产业基地集聚,坚持一二三产业相协调,加快建设临海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临海临港产业,促进海陆产业联动发展。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