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是我们奔 “小康” 的必补之 “钙”

2015-07-06 13:51:00来源:大众网作者:吕海峰
  吕海峰          

  2015519日,中宣部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抗日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座谈会。会议全面回顾抗日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坚定人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新华社报道)

  诚然,“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一个人没有一点精神是不行的,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精神。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精神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笔者认为,尽管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但是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路上的必补之“钙”。

  首先,抗战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补之“钙”。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薪火相传中,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其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得到了集中凸显和岩浆式喷发,鼓舞着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自古以来,有国才有家,国破家难在,如果只顾小家,不顾国家,小家焉能“独善其身”。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之而奋斗。在抗日战争中正是因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民族空前团结抗战,中国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由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续弘扬抗战精神,万众一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一份力、发一寸光。

  其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虽然距离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70年,但抗战精神应当永久存在于每个国人的心中。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弘扬抗战精神,勿忘国耻,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补之“钙”。201493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以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对于当今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刻揭示了抗战精神所承载的内涵,又为我们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只有依靠这样的动力,我们才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更有力量。

  俗语说,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所以,抗战精神也是我们一笔挖掘不完的精神宝藏。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其中,“三司令”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马晓云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马天民三兄弟。19361226日,马耀南领导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马晓云、马天民分任第七支队和第一支队司令。1939722日,马耀南在桓台牛旺庄被日军包围,英勇牺牲。19391014日,马天民的长山县西辛庄被日军杀害,头颅悬挂在长山县城的城门上达数日之久。1944年8月10日,马晓云在指挥青城王家庄战斗时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的中华儿女,我们才取得抗战的胜利,所以,在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路上,也就必然不能缺失这种伟大的精神,是我们的必补之“钙”。

  所以,笔者认为,尽管我们已经身处和平年代,但其实更加需要补足抗战精神之“钙”。只有不缺“钙”,我们才能更加斗志昂扬地行走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大路上!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