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生态墓葬”是道社会考题

2016-03-29 12:01: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培国
 作者:张培国

  为了鼓励人们接受生态节地安葬,让家属可以进行多样化选择,八宝山人民公墓不断开发新的安葬形式,新推出的生肖生态葬已经面向社会开放。此外,绿篱葬也正在开发设计中,将会适时对外销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人民公墓此前已经推出的生态节地葬包括骨灰墙、怀思阁、骨灰撒放,而新的生肖生态葬主要是利用墓地的护坡开发墓穴,类似骨灰墙的形式,家属可以将逝者骨灰放置在里面。(327日《北京青年报》)

  应该说,在近年来“天价墓地”“天价殡葬服务”此起彼伏、广受诟病的背景下,倡导花葬、草坪葬、树葬、海葬、壁葬等生态殡葬方式,不但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减轻群众负担,而且还符合绿色环保的时代潮流,这样做似乎是一举多得,对于任何一个有基本判断能力的人来说都会明白。

  这样的好事按说会一呼百应,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如各地开发生态墓地大都冷冷清清,海葬、树葬等新兴墓葬方式也是少人问津。今年2月,民政部再次联合九部委出台意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足见此项工作推行难度之大。

  生态葬缘何叫好不叫座?笔者以为,一则,和百姓传统观念有关。如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人死后要体面风光的下葬,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入土为安”。而如今让大家放弃墓葬,选择“绿色殡葬”,有些人便会产生对先人的愧疚感,感觉到“寒碜”“没面子”,不明事理的人也会感觉儿女不孝顺。延续几千年的厚葬传统,无形之中将殡葬消费与孝心联系在了一起,让国人欲罢不能。

  二则,与当前殡葬服务不到位有关。应该说,对于一些思想前卫的人来说,也想选择绿色殡葬方式,但却苦于当地没有或不提供这项服务。如前几年就有媒体曝出宁波人尤女士为让在海边生活了一辈子的父亲魂归于海,几乎跑遍了宁波的殡葬服务机构,却被告知还没有条件进行海葬。如今来看,在各地还没有健全完善配套设施的殡葬业面前,想要生态殡葬推行起来,并不是发个文件倡导下就能解决得了的。

  三则,生态墓葬遇冷还在于自身存在的弊端。如目前来看,多数公墓对生态墓没有具体管理办法,公墓管理方和丧属存在不确定因素。在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够安息的家属来讲,这样的现实无疑是他们不能接受的。再加上,在如今各地推广的生态葬中,设计方式都很单一,给人一种价格低廉之意,肯定也不会引起家属的浓厚兴趣。

  笔者以为,要让生态葬成为今后主流殡葬模式,是道社会考题,需要全社会联合发力。一则,要破除传统观念樊篱。要逐步打破人们习惯于大操大办的传统丧葬模式,让人们普遍树立厚养薄葬的新型孝道观念。同时,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有足够耐心,从教育、经济、科学等多个维度向社会传输生态葬的好处,一点一点地移风易俗,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二则,要加大对生态殡葬改革的扶持力度。如各地要尽快制定和细化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标准,保证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操作性。要加大宣传力度,在政策上向海葬、树葬等绿色殡葬倾斜,以政府为主体,给予生态殡葬事业更多政策支持,对生态殡葬践行者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励,进一步降低生态葬的成本,消除群众头脑里潜在的抵触情绪,。

  三则,各级政府官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是殡葬改革的中坚力量。作为党员干部,不但要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还要教育和约束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采用生态墓葬等新型丧葬模式。只有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才会逐步带动全民更新观念,自觉主动选择生态安葬方式。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