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扫墓”,莫让清明节变了味

2016-03-31 15:20: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海丰
 李海丰
  清明节,人们通过扫墓祭奠表过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早在两三年前,代客扫墓这项业务一度在网上兴起,并成为热门话题。那么今年清明节,代客扫墓的网店生意好不好?昨日,天府早报记者联系上了成都一家网店,该网店曾在去年推出代客扫墓服务。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不成熟,我们已经停止代客扫墓的服务了”。(来源:四川在线2016-03-31)
  古人云:“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们常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们每个人都是诞生于家庭,成长于家庭。排除一些“个例”,父母的养育、家风的遗训,既为我们的成就奠定基础,也影响着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然而,现在却兴起了一股“代人扫墓祭祖”之风。据记者调查,今年清明节“代客扫墓”生意较前两年有点冷清,对这项业务九成市民不接受。在笔者看来,这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市场,也是针对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但是,扫墓可替,孝悌可否?“代客扫墓”业务无疑让传统清明节变了味。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孝”的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孝廉出仕、乡贤推举,凡德才兼备者治国安民。这其中既包含了“做人不忘本”的认知和廉耻,也有“滴水之恩涌泉报”的古朴操守。这是一份知恩图报,这是一份真心实意,也是一种承诺坚守。不难想象,“今年清明节要出差去云南,没办法给爷爷扫墓了。”这是大多数服务需求者的真实写照,也是“代孝业”的比较优势。从制定详细的服务类别、标价,到保证服务质量的“现场直播”。可以说,行业精神是好的,但是行业动机则有一些“变味”。倘若真如老百姓说的祖先有灵,那祖辈面对一些陌生的面孔来扫墓、上供、哭丧,恐怕起不到慰藉祖先的作用吧!而且,“代客扫墓”成本也不低,试想,花费巨额费用能否“买来”一个心安理得?我看未必。
  笔者认为,家族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继承,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情感和守望。在抱怨工作繁忙、业务缠身的同时,不妨想想自身的成长又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感情关怀中,这其中倾注的精神和精力又何尝不多。在“代孝”兴起的同时,不得不反思,是不是对抱怨妥协了,是不是对情义轻视了,是不是对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厌烦了。在笔者看来,在反思“代孝”背后反映的社会公众心理变化的同时,提倡坚守孝悌之义并不是提倡走极端,刻意苛求。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各部门、团体组织,在面对有家难回、有孝难敬的情况时,是否应当探索尽孝、尽义、守家族的新模式、新方法。不局限于祖坟、墓地的限制,建设完善一些专用的“清明尽孝场地”,或许是一种可尝试的措施。纵有千山万水,真情不变、情义恒在,通达山河、横跨湖海,未必不如“代办”来的心安理得。
  简言之,无论是需要提供“扫墓”服务的需求者,还是提供“代人扫墓祭祖”的商家,需要认真反思、且思且慎行,勿让“代孝”成为一种风气,扫墓可替,孝悌不能“代办”, 莫让清明节变了味。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