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清明时

2016-04-04 09:56: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新峰

  作者:张新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日子。清明时节,万物生辉,生机勃勃。老祖先选定这样的时间作为缅怀的节日,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祭奠,不仅可以在与先人的“对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更好地面对未来,更是在这样的继往开来中中华文明才得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南宋诗人高翥在《清明》一诗中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也成了考验人们文明行为和文明素质的节日之一。清明时节,缅怀先人,祭扫陵墓是基本内容,但这一切的前提都必须建立在文明有序的基础上。虽然这些年各地一直在倡导人们采用植树绿化、经典诵读等绿色方式缅怀先人,但是就是有很多人不顾最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文明素养,在马路边,甚至在林区景区里等区域烧纸钱、放鞭炮,给这一严肃的节日里平添了许多的不和谐景象。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现实中,一些人在清明时节的祭扫只图形式。用什么“LV”等奢侈品,直至给先人送“情人”烧“麻将”,更荒唐的则是把明星照片作为“金童玉女”等等作为祭奠祖先的礼品,看似“轰轰烈烈”的祭扫,背后凸显出来的则是文化的无知。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对祖先的亵渎,更是对文明的摧残,也完全背离了“慎终追远”的基本要义。    

  中国人最讲传承,一些好的文明习俗之所以可以流传千百年而不息,归根结底,就是中华儿女有守护文明的文化自觉。因此,文明永远不仅是形式,更是形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信仰。有了这样的信仰,我们才能真正自觉主动的去践行文明的行为方式。 

  “土扶可成墙,积德为厚地。”好的文明形态,犹如美酒,没有时间的积累,美好的味道总是难以酿制出来。清明节里,哪怕是一个鞠躬、几许默哀,同样能够表达生者对逝者的追忆与祭奠。所以,在慎终追远时,永远别忘记怀揣文明。 

  “酿制”文明,是每个人的义务。守护文明,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