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我们不能仅做一个记录者

2017-02-03 17:33:00来源:大众网作者:王封

  编者按:金鸡一唱千门晓,和声四海万户春。伴随着央视春晚的零点钟声,我们跨进丁酉鸡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明显标记,已成为世界华人普天同庆、合家团圆的日子。从鸡年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大众网敢当时评频道推出“丁酉新春七日谈”系列评论,漫谈春晚、民俗等社会现象的嬗变与进步。

  丁酉新春七日谈(7)

  春节返乡,我们不能仅做一个记录者

  大众网首席评论员 王封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样的诗句之所以传唱千余年而不衰,是因为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久了,人们返乡时的感受亘古不变。故乡,成了很多人念兹在兹却常常回不去的地方,渐渐变为萦绕在心间的一抹乡愁。

  这实在是一种莫名的无奈与尴尬。

  当本家的子侄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你时,当村庄破旧低矮的茅草房消失换成一排排精装修的楼房时,当家乡的面貌多年未有太大改观,乡亲依然在脱贫攻坚阶段时,这个故乡的热土虽然养育了你,但她的发展与变化,与你有多大的关系呢?或许,“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你已经多年未曾亲近过她了。

  此时,你能做的是什么?写一篇返乡见闻发到朋友圈里感慨一番?还是带着一份骄傲或伤感,回城之后在另外一个天地开始新的一年?如果仅此而已的话,恰恰说明你已经彻底地成为故乡的“客人”与“局外人”。

  故乡,需要冷静的旁观者,需要热情的记录者,更需要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建设者。

  当初,年少轻狂的我们实在太想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看一看,通过升学或者打工,想尽办法逃脱父母的视线,远离家乡,去大城市打拼,慢慢地翅膀硬了,在异乡安家,过起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生活。有时候,我们走得太快太远,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来路与初心。

  我们的一切努力与拼搏,并不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出人头地,或者等挣够了钱回老家盖上气派的房舍庭院结婚生子。

  我们离开家乡,应该都是怀着当年闯关东的先辈敢于去闯与创的劲头,希冀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富强贡献绵薄力量。

  我们离开家乡,抑或是因为她的贫困与落后,或者是她的格局有些促狭;如今,我们富裕了,眼界开阔了,岂能坐视父老乡亲继续固守贫穷下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令人击节叫好的是,已经有不少心怀感恩的外出务工者选择了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而且,国务院在今年初通过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进一步明确,结合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就地创业就业。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值得期待的是,当那些有资本、有创意、有门路的游子能够加入到回乡就业创业的洪流之中,家乡脱贫扶贫的步伐将更快更扎实。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个贫困村镇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困难群众的生活境况,鼓励乡亲们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用多种形式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我们春节返乡过年,与家人、乡亲团聚,不仅是情感的互动,陪伴的温暖,更是智慧的碰撞,力量的汇集。返城之后,我们也应该多了一分牵挂,心里装着一个念想: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切实做一点事情!

  这是春节返乡的意义所在,也是纾解乡愁有效的方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