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18):不忘初心 重回清明本真

2018-03-19 17:24:00来源:大众网作者:

   编者按:节气轮回,清明又至。清明既是千里寄哀思、不忘来时路的寻根问祖,还是静待花开的春耕播种、踏青赏春的好时节,这一跨越千年的习俗,让中华儿女孝老尊祖的优良传统代代传承,竖起礼义之邦的里程碑;让生者在缅怀先辈中感悟人生,在寄托哀思中弘扬文明。清明,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历史传承。清明祭祖,是传统更是缅怀;清明踏青,是应时更是驻守。在这传统节日里,你我要做的不仅是祭奠、或是缅怀,还应用行动,让这清明节悠扬清朗;让祖国的美丽河山尽显本色,让我们的自然环境“清明”、社会政治“清明”、人生境界“清明”,让清明节重回清明本真。

微观(18):不忘初心 重回清明本真
栏目编辑:牛乐耕

  人民日报:理应从清明节读懂更多
  逝者已矣,生者应珍惜当下,心怀亲情恩泽。“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最重要的是厚养薄葬简祭,老人在世,晚辈该多一点关心,尽己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健在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过世后,无须相互攀比、浪费铺张。外在形式虽简单,但只要内心葆有对生者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足矣!铲一锹黄土,覆一层哀思;种一株新枝,植一腔缅怀。死亡与新生、相聚与离别、人与自然,深厚的人文底蕴、不变的人心情感,我们理应从清明时节读懂更多。

  人民日报:清明,重温绿叶与根的情感
  每一个节日都有鲜明的特征,清明节的悠长意蕴让复杂的情感得以联通。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于己,清明是情感的一个出口;于家,清明是绿叶对根的一种眷恋;于国,清明是家国情怀的一种体现。由此可见,清明节早已超越一人一事的悲喜,被倾注了故人故土故国的深厚底蕴。既缅怀昨日,也憧憬明天;既留恋故乡,也遥望远方;既心念先祖,也不忘先烈;既祭奠逝者,也呵护新生……清明节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不负无限春光。

  人民日报:雇人扫墓,尽孝还是作秀
  清明扫墓是传承千年的传统习俗,扫墓寄托了对先人的缅怀,彰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如此庄重的节日仪式却被明码标价,贴上商业化标签,真的很难让人从内心去认可和接受。更何况扫墓被拍照录像,放在荧屏上直播,这到底是对故人的缅怀纪念,还是轻慢呢?

  中国青年报:“代客祭祀”创意再好也是一单生意
  只要心有所思、心有所属,则外在的形式往往并不特别重要。很多人之所以在清明节不辞辛劳地去祭扫亲人,本身也是为了寄托哀思,表达一种怀念的情绪。如果只是“心为行役”,勉强为之,或者只是做给别人看,那还不如不做这些表面文章。

  湖南日报: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毕竟,“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大众网:让追思凝聚成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慎终追远,不忘初心;抚今追昔,砥砺前行。眼下这个清明,激流推开百舸,长风鼓满千帆。在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发出了新时代的动员令,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扬进发。“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作为党员干部,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更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历史使命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锤炼忠诚担当品格,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新时代奋斗者的英姿,唱响“有志者奋斗无悔”的主旋律。

初审编辑:牛乐耕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