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24):爱读书的人,天天都在过“读书日”

2018-04-20 17:23:00来源:大众网作者:牛乐耕

    编者按:你上次读书或者纸质的杂志文章是什么时候?你每日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围绕微博、朋友圈的每日更新,或者类似于速食麦片包一类的东西?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阅读又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罗素说过:要有对爱情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还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样的一生才值得活。我们要抱着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每天读点好书。

微观(24):爱读书的人,天天都在过“读书日”
栏目编辑:牛乐耕

  新华社:假如孔子能上网
  假如,孔子置身当下,能够上网,面对网络上“浩如烟海”的电子书,以及书店里“铺天盖地”的纸质书,他或许会有一时迷惑,可能也会有选择困难,但是他一定会奉行“吾道一以贯之”,坚持自己的阅读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时,他也不会只在互联网上发帖点赞,没准会与同时期的哲人建个群,聊聊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假如毕竟只是假如,现实生活中,数字化阅读在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碎片化、实用化、娱乐化的倾向,以至于像认僻字、诵诗词的“寻章摘句”和“记问之学”,在以往仅是学人入门的台阶,现如今已升任公众追捧的对象。这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相去甚远,也启示我们在全民阅读的道路上还要努力前行。

  人民日报: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人民日报:多开有益之卷
  阅读的本质在于指导人的成长和满足人的精神追求。现在流行的读屏、听书等方式,为人们提供了碎片化阅读的便利,但也在很多时候变成了单纯打发时间的娱乐方式。在广受追捧的内容中,不少是言情文学和成功学鸡汤,经典和严肃作品则稍显冷场,甚至出现了泛娱乐化倾向。加之一些应用的算法推荐,让人们容易陷入一种“假性”阅读中,花费大量时间,却难以收获价值。

  光明日报:网络时代也别放弃慢阅读
  伟大的书,往往需要艰涩地读。读书,于个人成长也是一种修炼。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心态平静才能读得懂书、读得进书,才能在阅读中潜移默化提升个人的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写道,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还应善读。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这成为网络时代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

  中国青年报:阅读本该比刷手机更有诱惑力
  1929年胡适曾这样劝人读书:“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刷几遍手机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搁在今天,大抵要换个说法:亲,每天P图、打游戏、刷手机只能让你爽一时,阅读却可以使你“气质美一世”。是埋头刷手机不读书以致“面目可憎”呢,还是在阅读中变得美美哒呢?全在你自己的选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