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31):被悲情营销收割的爱心

2018-04-20 17:23:00来源:大众网作者:牛乐耕

    编者按:据媒体报道,山西省临猗县政府日前发布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称多个电商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营销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实之处。任何营销,只要是造假,就是最差的营销,没有之一。在真相面前,善心很快就会“崩塌”。人们在恍然大悟之后,难免不将善意一笔勾销,将眼睛闭上,让心肠冷却,变得麻木和挑剔。这又将是个“狼来了”的故事,到时候真正需要帮助的果农菜农,反而要为悲情营销的“遗毒”买单。

微观(31):被悲情营销收割的爱心
栏目编辑:牛乐耕
 
  新华日报:“悲情营销”不可滥用
  农产品种多了卖不出去,网友知道后主动解囊购买,这是对农民的帮扶,个中充满温情。以“滞销”为名搞虚假营销并由此打“悲情牌”,伤害的是公众的慈善之心和社会的信任之情,有百害而无一益。这样的营销多了,以后要是真有农产品滞销了,公众还会相信吗?

  齐鲁晚报:过度的“悲情营销”是一种祸害
  过度、失实的“悲情营销”,除了会消耗公众信任,还会损坏地方形象,给一些农产品品牌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为最大限度地博取消费者同情,电商刻意打造临猗苹果“丑”的特点,宣传中所呈现出的苹果都是有果锈疤痕、麻点、黑点、龟裂的次等果,所陈述的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据说,此举造成了当地苹果价格的不合理波动。短期看,这样的“悲情营销”能促进果农销售,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会损害当地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全体果农的整体利益。

  济南日报:悲情营销不是助农而是坑农
  “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等网络悲情营销,能利用人们的同情心、破解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对受困的农户而言,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很多滞销的水果、蔬菜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但市场毕竟是靠经济规律而不是爱心运转的,悲情营销只会在短时间内有效,真正能让产品畅销的还是品质、品牌和口碑。对接爱心可以,却不能形成爱心依赖,帮助农民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形成口碑,增加适应市场变幻、抵御风险的能力,比打“悲情牌”更重要。

  钱江晚报:“悲情牌”营销泛滥,砸掉大家的锅
  虚假宣传除了应该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之外,更令人担忧的是严重消费了公众的爱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爱之心是人世间最值得珍惜呵护的事物,一旦纯洁的善心被愚弄“营销”,可以想象将会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慈善与爱心是容不得任何沙子的,尤其在社会诚信越来越重要的当下,“悲情牌”营销更会对社会慈善大厦产生严重冲击。因为极个别人搀扶老人被讹,导致老人跌倒要不要扶竟然成了一个争议话题,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利用和欺骗公众善意的营销套路,也是一种“带血营销”。谴责之余,加强监管,及时打击,实乃当务之急。

  正义网:“悲情销售”终究是个悲剧
  谴责悲情营销,呼吁有关部门积极查处。仅仅如此还不够,还想对真正陷入滞销的果农和当地政府说,以悲情换爱心,是情急之下权宜之计,如果总是反复难绝,会影响到当地全面实现小康、让群众脱贫致富。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终结让一年辛苦付之东流的悲剧,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帮助大家学习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采取多元的致富手段及灵活地应对不可抗力的办法,提供全面系统化的致富服务。期望悲剧不再上演,期望爱心不被白白浪费。

  东方网:电商的“悲情营销”,被榨干的何止是爱心?
  电商的“悲情营销”,被榨干的何止是爱心?当真的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时候,可能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去帮助农民了,这伤害的是社会美好秩序。靠同情做出来的生意,不会长久。

  齐鲁网:“滞销大爷”悲情营销,好用但不能滥用
  无论什么样的营销模式,必须讲求真实性原则,同时要避免过于滥用,从而降低此种策略的边际效应。然而,一些不法的电商客服为充分发挥“悲情牌”的短期刺激效应,将其功能无限扩大和利用,编造或者夸大事实,以博取消费者同情。这样的结果是,当此种行为被无限夸大和滥用,导致公众善心被透支,善意被无限利用,破坏的不仅是社会规则,还有基本的道德伦理。网络治理需要社会共同参与,违法乱象的解决需要共同治理,群策群力发挥群体的作用。因而必须认识到,滥用“网售滞销水果”悲情牌是一个很坏的恶例,任由这种现象泛滥只会导致规则的失灵和秩序的混乱。借助舆论工具和媒体监督,在地方声明的基础上,需要后续的行政惩戒来肃正视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