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敢当时评 >时敢当

海报时评丨立法对小区“刷脸”说不:给脱缰的“野马”套上笼头

2020

/ 10/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时敢当

手机查看

  时敢当

  进出小区刷脸,上班打卡刷脸,手机、笔记本电脑开锁刷脸,购物支付刷脸,住酒店登记刷脸,甚至公厕取纸也要刷脸……“黑科技”让越来越多人体会到了“有脸走遍天下”的感觉。

  在人脸识别高歌猛进的当下,杭州一则“拦停”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10月26日,《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发布,条例新增了“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等内容。

  一方面,自2018年人脸识别的底层技术取得突破后,其商业推广和应用在全国遍地开花;另一方面,自去年以来,陆续出现“较真”的维权者,他们引发的关于刷脸安全性的讨论和质疑越来越多。《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正是在此背景下“破壳而出”。

  第一个“较真”出圈的人是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他起诉杭州野生动物园强制刷脸入园的案件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第二个“较真”的人是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劳东燕,她通过搜集刷脸风险,让所在小区物业给出了保留门禁卡等选项。他们直接推动了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整个社会对刷脸安全性的反思。

  据报道,劳东燕在和物业交涉中担忧数据风险,对方给出三种方案:存放在物业的局域网,交给便民服务中心,公安部门也可以保管。当时,已经有居民录入人脸信息,但存放方案始终未有定论。劳东燕的个人经验恰好反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在使用和管理数据上,公权力和商业机构间并没有严格界限;而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

  物业有资格采集人脸信息吗?又是否有能力保护好人脸信息?若是保护不力,又该承担何种责任?杭州地方法规和民意互动,给出了“不刷脸”的选项,这是进步,但更深层次的问题还亟待解答。被采集人同意也并非解决信息保护的核心,明确信息采集者和控制者的责任才是关键。

  近日,央视曝光了“2元钱就可以买上千张人脸照片”的黑色产业链,揭示了可能遭遇精准诈骗,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等风险。而一旦人脸信息被盗用,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小区等场所被他人非法侵入,或者自己的脸被换到无关的视频里……这些日常生活场景中的风险,也并非不存在。

  安全前提下的便捷才是真便捷,否则就是一个个埋起来的炸雷。杭州地方法规开了个好头,四处开疆拓土的人脸识别就像脱缰的“野马”,需要套上笼头。

责任编辑:王乐双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