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悟透“一心为民拔‘穷根’”精神

2016-01-22 10:25:00来源:大众网作者:牛品超
牛品超
    他曾是全县最年轻的乡镇党委书记,却毅然选择了扶贫岗位,一干就是13年,如今成了最年长的正科级干部。13年来,他帮助阜城县152个贫困村发展起设施瓜菜产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让10.5万贫困群众摆脱贫困。他就是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当地老百姓深情地称他“李扶贫”。(长城网,120日)

  他是百姓眼中的“李扶贫”,他是同事心中的好榜样,然而在妻子口中,他却是一个不会体贴、不懂浪漫、不理家事的“坏”丈夫,一句“我嫁给了李双星,他却嫁给了‘大棚’”,虽包含对丈夫的埋怨和责备,却也洋溢着对丈夫的支持和眷爱。

  有人曾这样评价他: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一种务实创新的担当精神。一心为民拔“穷根”,一心为民谋富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正科级干部,却创造了不普通的扶贫业绩,在李双星的带领下,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2015年底,阜城县有152个贫困村发展起致富产业,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李双星像是一面旗帜,他鲜明代表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更像是一股动力,他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干部向他学习、朝他看齐。

  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和亲民爱民的朴素情怀。一年有400多工作日,经常坚持“5+2”“白+黑”工作制,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在扶贫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抉择中,他常常倾向于前者,也因此常得到妻子温柔的抱怨,20034月的一个晚上,是李双星一生最艰难的时刻,他的妻子病情恶化,而此时扶贫前线又突遇天灾,一面是干部责任,一面又是丈夫责任,该怎么选择呢?“走!”他还是毫无意外的选择了工作,火急火燎的来到了受灾现场。

  这只是李双星万千选择中的一个选择,但这些选择都注定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为民,只要能为农民做点事,只要能为百姓做贡献,怎么选择、怎么牺牲又算的了什么呢?就是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李双星在扶贫路上越战越勇、一往无前。“脱贫致富只有实干”,他挽起袖子、深入到扶贫一线,不仅对每个村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更对每个村民都怀有感情,很多村民亲切的称呼他“李扶贫”,看见他更是直接拉到自家大棚,讨论种植品种和技巧,他的行为是对“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的深入诠释!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