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于党员身份,到底让谁蒙羞?

2016-03-28 10:52:00来源:大众网作者:李海丰
  李海丰

  据《湖北日报》报道,该省某市一个镇政府的王某某等8名党员干部为了出入境方便,隐瞒真实情况,将政治面貌填为“非党员”,工作单位填的是“个体户”或“无业”,并将旅游费用在镇财政报销。(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6-03-24)

  身为党员干部,觉得党员身份是累赘,是无形的“紧箍”。竟然为了出入境方便,除了隐瞒真实情况外,还把个人旅游费让单位报销买单,看到这,笔者不禁愕然,既惊又叹,惊的是此话竟是出自正式党员之口,叹的是不曾想,曾几何时荣耀 的“党员身份”如今在某些人心里竟“贬值”如斯!除此之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大学生党员毕业应聘时,羞于提自己的党员身份……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本该是一种荣誉的“党员身份”却成为了某些正式党员眼中的“麻烦和负担”,笔者认为,入党把关不严、党性教育重形式轻效果和党员队伍长期重发展轻管理是根本原因。不言而喻,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把党员身份当成一种利益工具,这是一种不良倾向,必须坚决遏制与刹住,这不是小事,警示意义不容小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毋庸置疑,忠诚是党员的“身份证”,具有永不褪却、历久弥新的英雄底色。每一名党员都应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传承共产党人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演绎清正廉洁、奋楫争先的时代强音。不难想象,那些羞于亮明党员身份的人,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不仅令自己蒙羞,而且也有损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部分党员不想、不愿、不敢亮明自己的党员身份,一方面,没有履行好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主观上存在畏难求稳、随波逐流的心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些往往都不利于党员自身的党性修养,影响到全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试想,心中无党的人怎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呢?怎能做到心中有民呢?

  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的基本特征,是最起码的要求。它既是一种党性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释放;既是一种无形的存在,更是一种有形的彰显。共产党员只有牢记“第一身份”,才能始终保持信念的坚定、思想的纯洁和情趣的健康,才能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发展党的事业和服务人民上。一则,共产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就要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只有自觉学习,才能有清醒认识,让党员身份永不退休;只有加强修养,才能有努力方向,始终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要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三个自信”,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用崇高的理想当指引,用高尚的追求做支撑,用切实的行动去践行。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表率意识,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做到服务人民想在前,平时工作干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二则,共产党员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还要严守党的纪律,做到对党永远忠诚。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时时处处与党一条心,用一生的行动履行入党的誓言。要讲政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要讲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合力干事业。要讲正气,对歪风邪气、错误言行态度鲜明,敢于批评,勇于斗争,坚决抵制。要讲廉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永远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除此之外,对于不合格党员,要严格依据党章大胆进行及时处置,以“刮骨疗毒”的坚定意志,以“割肉疗伤”的坚决勇气,切实将处置工作落到实处,必要时清除出党,并实行入党责任倒查,对把关不严、管理不力者严格追责,形成强大震慑力,让“党员身份”成为一种真正的“稀缺资源”和“荣耀”,让每一个党员都能把“我是党员”当作一种“骄傲”!

  总而言之,只要广大共产党员都始终牢记和珍惜自己的第一身份,忠实地履行党员的第一职责,我们的党就能永远赢得人民的信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能早日实现。

初审编辑:王雨萌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