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威海之路

2012-05-17 22:00:00来源:大众网作者:张华佳

作者:张华佳

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375.5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111亿元,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6.4亿元,年均增长13.6%;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4.35个百分点。这是网络媒体山东行活动里,我们在山东省威海市这个海滨城市看到的一组数字。

    劲翠的树木,无处不在,每一片楼群都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轻轻绽放的花草,让你每一次停车驻足都俯视可见;海边公园遍布,仿佛给这个城市围上了一个彩色的花边,湛蓝的海水,在午时的阳光下,粼粼的泛起银光。这是网络媒体山东行活动里,我们在山东省威海市的街头海边,看到的一幅幅景象。

五年来,在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仍然能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他们靠的是什么,威海市政府的一步步举措,或许给我们一些具体的提示,走进威海各个大小企业,我们看到,“自主创新、产业兴市、文化引领”三大发展理念正在这里的政府和企业中不断发酵壮大,成为百尺竿头上的一颗新芽,让已经高度发展的城市经济始终保持着活力。

在这里,自主创新不但只是一个政策、一个发展方向,甚至不仅仅是一个正在实行的措施,它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成为了威海企业人集体存在的经济性格,从政府到企业,他们都纷纷在用自主创新寻求企业的转型发展。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威海市政府先后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4家高校院所结成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成立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海参产业等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增加到158家,其中国家级13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24%29.9%

新科技、新人才、新方法,结出了崭新的硕果,转方式、调结构的新突破也带来了“高端高质高效”产业的发展。威海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由51家增加到76家,过50亿元的由2家增加到6家,缴纳税收过亿元的企业由11家增加到23家。7家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创建了船舶、海产品两个国家级出口基地,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9.858.531.7优化到8.1:54:37.9;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33.6%;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高于生产总值2.4个百分点。

时,威海市的城市发展并不仅仅把目标放在经济发展上,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是这个城市在高速发展中尤为值得称道的地方。加快建设海产品生产加工、船舶修造等蓝色经济六大基地的同时,海域、海岸线等各类资源保护利用也在不断推进,市区海边公园连成串,风光秀美的环海公路更让人心旷神怡,如处画中。“千里海岸线,一山水画”已经成为威海人自豪的口号,正在逐渐传遍全国。威海还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40%,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走进威海,我们看到,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富民作为第一导向,把和谐作为第一追求,在前不久召开的威海市十四次党代会和威海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威海确立了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奋斗目标。也许,这才是我们这次采访最大的收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厉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