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怕不怕批评

2017-05-10 14:16:00来源:光明网作者:

  光明网评论员:5月2日、3日晚,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汤显祖》(音乐会版)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学院的一名学生看完后在朋友圈发了主题为“《汤显祖》七大硬伤”的评价。然而这位学生在评完《汤显祖》之后不久,又发出了一封致歉信,认为自己批评《汤显祖》的做法“是极其愚昧无知的错误行为”。前后反差之强烈,让人不免产生疑惑,写这封“致歉信”是学生本人的意愿吗?

  事后该校回应:“但是写致歉信这个事,可以很负责的说,肯定不是学校让他写的,今天我们也在反复确认这个事,这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行为,不是学校的行为。我们学校不存在用权力去压学生,这也不符合艺术院校的特点。从学校来讲,这也是很小的事,无非是学生看完剧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是的,确实是很小的一件事。从“七大硬伤”的内容看,也都算是理性批评,谈不上叫嚣怒骂。只是这位学生在头头是道地分析了硬伤之后,又在几天之后发现这“极其愚昧无知”,何以短短几天,他的“智力水准”就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莫非有秘方仙药,这还是令人有些不解。

  姑且不去说这位学生的前后反差,我们把目光倒转回明朝,当时的汤显祖,他怕不怕批评?

  其实汤显祖生前挨批真不少。文学史上一桩公案是“沈汤之争”,当事人沈璟和汤显祖都是当时的曲坛大家。汤显祖唱词写得漂亮,有些却不协韵律,沈璟及其弟子,干脆径直把他的作品改了,以方便演唱。沈璟的宣言是:“纵使词出秀肠,歌称绕梁,倘不谐律吕也难褒奖。耳边厢,讹音俗调,休问短和长。”

  汤显祖当然不高兴,“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他以为剧本只要好看,天下人都嗓子都唱哑了,又关我何事?

  参与这场争论的人还有很多,但翻遍他们的著作,都找不到一个人写出一封痛斥自己“极其愚昧无知”的致歉信。相反,这样一场讨论,还促进了明朝曲学的前进。汤、沈同时代的王骥德总结道:“倘能守词隐先生(沈璟)之矩镬,而运以清远道人(汤显祖)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者乎?”文采又好,又协韵律,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才是文艺批评该有的姿势。

  明朝的汤显祖本人都不怕批评,当代人编的《汤显祖》,还怕什么?如果抱着一颗“玻璃心”,从事文艺创作,这是很痛苦的。

  即便我们今天早已奉上神坛的作家,挖地三尺,也难找到一个没被批评过的。伟大如杜甫,宋朝杨亿说他写诗是“村夫子”,有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伟大如苏轼,李清照评价是“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伟大如莎士比亚,但托尔斯泰却说他的剧作毫无是处,琐碎浅薄,东拉西扯,思想是混乱的,人物性格是不连贯的,情节是不合逻辑的,人物语言也不是实际生活中的语言……

  若无批评,就没有优秀的作品,更谈不上繁荣的文艺。一部作品、一个创作者,他们的价值,就得在大浪淘沙的反复批评中确立起来。但是致歉信,恐怕是古往今来文艺批评史上最为惊世骇俗的一种文体了,但愿这样的体裁还是少出现为好。

  即便没有大师的才华,但学习其胸怀并不难。同时,对这位学生也当说几句:你写剧评的行为,并不愚昧无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