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故里平邑考析

2020-02-29 14:52:51来源:大众网作者:韩苏蔚

韩苏蔚

  摘要:晋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羊祜堪称历史巨子,关于他的故里“泰山南城”虽然历史早有定论,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旅游开发的兴起,一些地方为了名人效应,竞争激烈。

  唐朝房玄龄主编的《晋书·羊祜传》载:“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指出了羊祜的故里“泰山南城”。本文试就羊祜的故里作一考析。

  一、羊祜的显赫身世,卓越的功绩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书香门第。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道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贞姬(济阳君)是汉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姨母蔡文姬以诗文音律闻名于世,前母孔氏是孔融之女,姐姐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

  羊祜聪慧过人,相貌英俊,12岁丧父,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他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老人,说他“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晋书·羊祜传》)。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

  羊祜性情高洁,不媚流俗,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徴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

  据《晋书.羊祜传》记载:魏末,羊祜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269年,司马炎(晋武帝)称帝后,欲重振国威,任命羊祜为尚书左仆射、卫将军,出任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率军镇守荆州,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的百姓,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镇守襄阳时,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离开的,都听任各自的心愿。东吴石头城的守军距襄阳地界700余里,常骚扰边地,羊祜认为是一大边患,最终用巧妙的计策使吴国撤去守军。于是晋国戍边巡逻的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800余顷,大获其利。

  羊祜刚到荆州时,军中没有百日的存粮,到后期,有可供10年的粮草的积蓄。羊祜鉴于春秋时鲁国的孟献子在武牢筑城而郑国惧怕,齐国的晏弱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就占据险要地势,筑5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夺取了吴国人大量的资源,吴国石头城以西,都成为了晋国的地方。从此吴国人前后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羊祜于是就修德讲信,来安抚初降的吴人,有吞并东吴的慷慨大志。每次和吴国人交战,总是先约定日期,不搞突然袭击。有人俘虏了吴国人的两个小孩,羊祜便把他们遣送回家。吴国将军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羊祜行军每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作军粮,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价值,送一些绢来补偿人家。每次在江汉一带会众打猎,总是限在晋国范围(不进吴国境内)。打猎时如有被吴人射伤的禽兽却又被晋兵得到了的,都原样送还吴人。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其名。羊祜德声大振,连当时与羊祜边境对峙的吴国陆抗也为之悦服,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陆抗害病,羊祜派人去送良药,陆抗服之不疑。部下怕中毒,劝不要吃。他说:“羊祜能害我吗?”又说:“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边界而已,无求细利。” 于是,边境得到暂时的安宁。

  后来,晋武帝下诏以泰山郡的南武阳(今平邑境仲村镇境)、牟(今莱芜一带)、南城(今平邑县南武城)、梁父(今新泰)、平阳(今新泰境)五县为南城郡,封羊祜为南城侯,设置相的官职,与郡公同级。羊祜坚辞不受。

  羊祜抓住休战时机,整顿军旅,积极备战,同时对吴国军民广施恩德,使之归附。待一切灭吴准备就绪后,羊祜上《请伐吴疏》,建议灭吴统一全国。晋武帝同意羊祜的意见,准备出兵,不料晋北边境突起事端,平吴之事被迫推迟。不久,羊祜病重卧床,回到洛阳,请求进京。等到陪皇上坐谈时,当面陈奏伐吴的计谋。病情渐渐加重,就举荐杜预来代替自己。羊祜死后2年,吴国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称贺,武帝端着酒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羊祜虽出身士族,但力行节俭,常将禄俸散给族人、军士,家无余财。襄阳百姓感其恩德,在他镇守襄阳时经常逗留的岘山立祠建碑纪念羊祜。道途相望,相率流涕,杜预因称为“堕泪碑”。

  羊祜位至三公,无子嗣。武帝使羊祜哥哥的儿子羊暨过继给羊祜,羊暨以父亲已死为理由拒绝了。武帝又令羊暨弟弟羊伊为羊祜后嗣,羊伊又不服从。武帝大怒,将二人关押起来免了职。太康二年(281)封羊伊弟弟羊篇为钜平侯,作羊祜后嗣。羊篇为官清廉谨慎,有一头私人的牛在官舍里产了牛犊,羊篇升迁搬家时就把牛犊留在官舍。颇有羊祜清廉遗风,后升散骑常侍,早殁。

  二、泰山郡南武城县就是羊祜的故里

  《辞海》载:“羊祜(221-278)西晋大臣。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司马师妻弟。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拿司马昭机密。晋武帝是(司马炎)代魏后,与他筹划灭吴。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以尚书左仆射都管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开屯田,储军粮,作灭吴准备;平日则与吴将陆抗互通使节,各保分界。屡请出兵,未能实现。临终,举杜预自代。灭吴时,武帝流涕念其功,为官清俭,自谓‘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著有《老子传》已佚”(见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词海》)。

  《词源》载:“羊祜(221-278)西晋大臣,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参与司马昭的机密。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与他筹划灭吴。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开屯田,储军粮,筹划灭吴,平日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吴将陆抗互通使节,绥怀远近,以收江汉及吴人之心。屡请出兵灭吴,未能实现。临终,举杜预自代息。死后,南州人为之罢市巷哭。其部属于砚山祜平生游之所,建碑立庙。杜预命名为‘堕泪碑’”[20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词源》(修订本)]。

  《辞海》《词源》两部最权威的辞书都明确羊祜是“泰山南城(费县西南)人”。“费县西南”,其方位即指今天平邑县(1946年4月19日,鲁南行政公署颁布训令,将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郑城镇南武城村。平邑县东、东南与费县接壤,西与泗水县、西北与新泰市,北与蒙阴险毗邻,南与枣庄市相连。

  南武城是中国古代地名,主要分别在山东、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其中以山东南武城最知名。2013年5月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共有两处南武城,《史记》、魏王肃、《括地志》、清《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均记载鲁有两武城即费之南武城与嘉祥武城。现存南武城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境内,城遗址西北、南两面有苍山、南城山、开明山为屏障,东、北两面有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构成半圆形城郭,遗址东边有曾点墓、曾子墓和澹台灭明墓。

  遗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故城,亦称武城、南城、南成 。其遗址北距平邑县城35公里,城址内现有南武城、北武城两个自然村。该遗址西北、南两面有苍山、南城山、开明山为屏障,东、北两面有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构成半圆形城郭。其残墙高低不一,低的已不可见,最高处有9米。南武城根据《左传》等史料记载及现藏于平邑县博物馆的南武城故城出土的巨型青铜弩机和大批青铜剑、戈、箭簇等兵器,说明此武城就是春秋鲁襄公十九年筑的武城。

  南武城故城遗址于1979年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3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故城遗址等文物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费县志》载:“尔时,颛臾为鲁附庸,自成一国。太皞有济之裔,其由来远矣。又武城、台、东阳、邱舆、防、祊各邑,俱当在今县境。……战国时,费为小国,盖即季氏之后。武城入齐,号曰南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使檀子守南城”,《元和志》以为即汉南城县,而《汉志》则作“成”。《春秋.襄公十九年》:“城武城”,杜注:泰山南武城县,即南城也)。”“至汉,费县、南成县属徐州东海郡,南武城县、华县隶兖州泰山郡,皆今县境也。 后汉,费县、南城县(《后汉郡国志》复作“城”)、南武阳县均隶兖州泰山郡。 晋以费县、华县隶徐州琅琊郡,南武阳县、南武城县隶兖州泰山郡。”

  地方志书是对当地山川、地理、人文、风物最真实的记录。上文中“颛臾”“东阳”“南武城”“武阳”“邱舆”故此遗址均在今平邑县境内。 而其他各地的“武城”或者称“阿城”“孤城”,为孤证,皆无其它地名相证。“华县”在清光绪《泗水钩沉》(王廷赞著)中也有记载:“华胥氏之国 今治东北五十里有华胥山,其西麓有华村,为汉华县故治。”南武城县与华县毗邻(今平邑县毗邻泗水县),与《费县志》所述“南武城县、华县隶兖州泰山郡”相互佐证。

  据考证,羊祜外祖父蔡邕(字伯喈,东汉文学家、书法家)(132-192),汉献帝时,拜为中郎将。他为人正直无私,熹平中,受到宦官迫害,为避灾祸,流寓泰山南城(今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村)依靠外孙羊祜隐居12年。献帝初平三年(192年),他死于狱中,羊祜将其藏于蒙山前怀的今平邑县柏林镇杨谢村东北坡。墓为方石砌磊,上世纪五十年末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砌石被用,封土被夷。当年,羊氏家族是泰山郡南城县的大族。羊祜的祖父羊续时任南阳太守,与蔡邕性情相投,往来密切,对蔡邕关照有加。后来,蔡邕的二女儿蔡贞姬(蔡文姬之妹)嫁给了羊续之子羊道(羊祜父亲),生下了羊祜,成就了这段千古佳话。现在,蒙山之阳大峨峪对松山下,有当年蔡邕藏身著书的“伯喈洞”。该洞地处隐秘,洞口向阳,为天然溶洞,洞深丈余,阔大有方,冬暖夏凉,周围景色绝佳,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武城的羊氏家族还出现过一名与王献之齐名的书法家羊欣。

  《词源》羊欣词条:“羊欣(公元370-442年)晋宋间泰山南城人,字敬元。善书。十二岁为吴兴太守王献之所爱重,书法更为精进,书学献之,尤工隶。入宋,任新安太守,称病归。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一作三十卷)”(20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词源》(修订本))。

  梁朝沈括认为,他书学子敬(王献之)“可以独步”,故有“买王得羊,不使所望”的谚语流传。《三月六日帖》又称《暮春帖》为羊欣传世书帖。

  南武城羊氏家族名人辈出,西晋名将羊绣(晋武帝景献皇后羊徽瑜的叔兄弟)、晋朝名臣羊玄之(晋惠帝皇后羊献容后父)、晋陵太守羊曼(羊祜侄孙)等都是佼佼者。

  三、新泰市羊流镇的“羊祜故里羊流说”历史无考

  百度搜索等有“羊祜故里羊流”的说法,这与历史记载不符。

  1986年《新泰县志》记载:新泰的古墓葬有“羊烈墓位于羊流镇程家庄村东南200米。羊烈,为泰山羊氏一族,《北史》《北齐书》有传,历官北齐光禄少卿、义州刺史。卒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终年74岁。”“天宝颜前羊氏墓地 位于天宝镇颜前村东350米, 西距‘09’公路330米,北距邹淄话线248架150米,南距机耕路130米,墓地南北280米,东西(两石羊之间)250米。 在六十年代农田基本建设时,曾先后出土羊祉墓志、羊祉妻墓志和羊深妻墓志,当时墓葬被严重破坏,形制不详。据调查了解,此处为北朝时期羊氏祖茔,原有石马、石羊、石翕仲等。墓地现有五花石石羊1对,头残,其中1只被村民运至家中。羊祉夫妇墓志现存泰安岱庙中,羊深妻墓志现存新泰市博物馆。”

  新泰志古代人物篇载:“羊祉(458~516)字灵祜,泰山梁父(今新泰市)人,北魏名臣。其父羊规之,曾任南齐任城(今济宁)令,后仕于北朝。羊祉在父卒后,袭爵钜平子,曾任辅国长史、梁州军司等职。

  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 ,南梁夏侯道迁以梁州(今陕西汉中)降魏。次年,魏大举伐梁,南梁之梁州14郡皆入北魏之版图。在这次伐梁中,魏廷以羊祉假借龙骧将军、益州刺史。魏军班师回朝,羊祉又以龙骧将军的身份任梁、秦二州刺史,加征虏将军,坐镇汉中,统治新占领的地区。

  羊祉后因‘坐掠人为奴婢’,为御史中丞王显弹劾而去职。建昌三年(514年),魏司徒高肇攻梁益州,又起用羊祉为光禄大夫假平南将军,复因擅杀士卒而免。

  孝明帝继位后,准备再拜羊祉为平北将军,未授而卒。追赠为安东将军、兖州刺史,谥曰‘景’。”

  《北史·羊祉传》载:“羊祉(458—516),字灵祐。祉,泰山郡钜平(据1989年版《辞源》解释,钜平属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人。”

  《新泰县志》载:“羊侃(494~548)字祖忻,羊续9世孙,其父羊祉为北魏名臣。他身材魁悟,相貌英俊,自幼喜好文史,博涉史籍,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20岁即随父在梁州立功,被授尚书令。”

  《辞海》载:“【羊侃】(495-549)南朝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东南)人,字祖忻。祖提仕宋,降于北魏。父祉为魏侍中。幼好文史,兼有武力。魏孝明帝末,为泰山太守。后反魏降梁。大通三年(公元529年),至建邺,历官徐州刺史,侍中,都官尚书。侯景之乱时,他固守京城,景不能破,苦战中病死,善音律,能造曲。”

  从上面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即便羊侃是羊续的九世孙,也是羊续后人从南武城迁徙此地(羊流)。平邑县南武城西北距离新泰市羊流镇大约80公里。因而,羊流镇不能说是羊祜的祖籍地。而且,《词源》解释羊祉、羊侃是泰山郡钜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人,更与羊流为羊祜故里说,南辕北辙。

  搜索百度“羊流镇”有如下记载: “秦末,故晋国公族羊舌氏之后为避世乱,徙居泰山,著籍东平阳之西北,即今新泰市羊流镇一带,史称为‘泰山羊氏’家族。时今羊流一带即已建村,因村北有一荒岭“秃丘”,故以岭名村。因羊氏居留此地,始改称‘羊留’;后又因地传有羊氏之流风,遂演变为‘羊流’。东汉光和二年(179年),著名文学家、宫廷乐官蔡邕因事流亡,往来依附泰山羊氏长达12年。以女贞姬(文姬之姊)嫁羊道,即羊祜之生母。据载,羊续卒后归葬于羊流,其后羊道、羊曼亦葬于此,史称‘三羊墓’”。

  上文描述与《新泰县志》抵牾,与史无考,不足为据。再者,东汉光和二年(公元179年)羊祜已经42岁。此处说“蔡邕因事流亡,……嫁女,为羊祜生母”,违背常理,牵强附会明显。

  四、羊祜历史地位卓越,受到后人推崇景仰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64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72位名将中亦包括羊祜。

  孟浩然赋诗赞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文章大家范仲淹对羊祜一作了极高的评价,诗云:

  “休哉羊叔子,辅晋功勋大。

  化行江汉间,恩被疆场外。

  中国倚而安,治为天下最。

  开府多英僚,置酒每高会。

  徘徊临岘首,兴言何慷慨。

  此山自古有,游者千万辈。

  堙灭皆无闻,空悲岁月迈。

  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

  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卓有王源步,文学伟当代。

  借麾来襄阳,高怀极恬退。

  山姿列云端,江响拂天籁。

  行乐何逍遥,览古忽感概。

  不见叔子祠,芜没民畴内。

  ……源叔政可歌,又留千载爱。”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赞扬他:“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羊祜不仅以军事才能名垂青史,其文才也蜚声遐迩,他著作的《老子传》《雁赋》《让开府表》《请伐吴疏》《再请伐吴表》堪为文学佳作,可惜《老子传》《雁赋》散佚不存。

  羊祜作为魏末晋初时期的贤臣,曾任职两朝,执掌机要大权,大凡朝廷重大事宜,均要征询他的意见,但他从不谋求权势利禄,所推举选拔的人才,都不知是他荐举的。为国尽忠,何谋私利?他举荐贤才而焚烧荐稿的故事影响深远。他说:“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

  毛泽东在晚年也曾多次调阅《晋书·羊祜传》,并在书封写下题记,对羊祜荐才不谋私恩给予高度评价。

  结论:泰山郡南武城县即今平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这里是颛臾古国遗址所在地,是舜、曾子、曾点、澹台灭明、仲子、原宪、羊祜、羊欣、左宝贵等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是老莱子(老子)、蔡邕、郑玄等文化巨擘的寓居地,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羊祜为官清廉、仁和爱民、荐不谋私、践行统一的精神,堪为后代楷模。随着当地对文化、旅游事业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挖掘这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使之融入时代大潮,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韩苏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平邑县史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平邑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沂蒙老八路》、诗集《时光的声音》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完成电影文学剧本《爱上那座山》《忠烈沂蒙——一位英雄父亲和三个烈士儿子的故事》、160万字《经史治要》,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