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莫要关键时候“犯糊涂”

2013-04-28 11:26:00来源:大众网作者:

    作者:陈国栋

    “他曾是我手下,工作非常踏实”,“你算算看嘛,3点回来,4点睡觉,7点起床,一天3个小时他坚持了这么多天,容易吗?”这是新快报4月26日对杨成毅被免职后作出的采访报道。一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基层干部,免职后依然积极参加救援,处理这样的干部,一些网友感叹:“老实人常常都是最吃亏”。 
    官方对于杨成毅被免职事件的公开说法是:工作不到位。从报道来看,杨成毅并没有离开救灾现场,而是去更远的村组织救援。杨成毅被免职后,当地群众和同事对他的评价也没出现“墙倒众人推”的现象,而是多称其踏实、肯干。
    毋庸置疑,杨成毅一贯的表现及被处理后的表现,确实给人一个“老实人”的印象。但这样的老实人,为什么会受到了处理呢?笔者以为,正是他坚持一贯的“老实”表现,才导致他在关键时刻“犯糊涂”。
    急难险重关头,坚决执行制度,确保令行禁止,这是科学有序救援的可靠保证。作为一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冲锋在前、老实做事是应有的政治品质,而工作水平和预见能力也是一个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杨成毅“到更远的村组织救援”,但“没有把手中的工作交接到位,导致现场秩序混乱”,这样来说,尽管杨成毅是在老老实实的做事,但他也缺乏一定的预见能力,也没有考虑到后果。如果都像他一样“感情用事”,而不在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我们的救灾工作岂不成了一团散沙?
    多数“老实人”只是埋头做事,并不善于“抬头看路”。乡镇工作琐碎繁杂,对干部的管理也较为粗放。在平时的工作中,杨成毅可能是一个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冲的干部。但关键时刻仍然凭老经验办事,出问题就在所难免了。可贵的是杨成毅被处理后,仍然积极参加救援,没有丝毫懈怠,这样的“老实”作风应该值得肯定。
    当然,处理干部是为了惩前毖后,并不是要“一棒子打死人”,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任务完成。但为了防止“老实人”在关键时候“犯糊涂”,还要对这样的干部多关注、多教育、多引导,促使其树立牢固的纪律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提升预见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利于他们在关键时候不糊涂,不吃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