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环卫工出国考察”:给掌声还是板砖?

2011-12-05 12:27:00来源:新华网作者:

    据《人民日报》报道,四川宜宾市选拔70名优秀环卫工人,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了解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这引起了广泛争议:赞同者认为体现了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和关爱,反对者认为这是作秀、效果存疑,甚至是浪费公帑……

  那么,究竟“送环卫工出国考察”该给掌声还是板砖?且看正反方论辩。

                                                          正方:赞同 别理解得那么坏

11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四川宜宾市城管执法局选拔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已于18日起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他们将通过参观、访问的形式,了解新加坡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据悉,这是继去年组织61名环卫工人赴港澳考察后,宜宾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单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境)考察学习。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广泛争议。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出国考察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专供,环卫工人身份低微,与出国考察是不搭边的。宜宾市让环卫工人出国考察,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它昭示人们:社会分工不同,没有贵贱,只要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对构建和诣社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让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并不是像一些人理解得是公费旅游的福利。环卫工人是普通劳动者,但却是重要的“城市美容师”,是城市名片的守护神,他们同样需要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同样需要走出国门,开拓视野。让环卫工人出国考察,是观念的转变,对让城市靓起来,非常重要。如果把让环卫工人出国考察理解为一种福利待遇,实在是太偏狭了。当然,为了避免把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当成了公费旅游的福利,关键在于,安排出国考察的环卫工人必须有考察的能力,没有考察能力无疑会满头雾水,稀里糊涂,考察的效果就打折扣了。还有,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后,要把取回的“真经”真正消化,付诸实践。在这方面,城市管理者要积极为之创造条件。

  让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引发热议这件事,还反映出一个问题即不少人对公款出国考察妖魔化了,往往理解为具有腐败性质的公费旅游,这不合适。公款出国考察并不都是腐败,该公款出国考察还得公款出国考察,不该公款出国考察就不一定公款出国考察,不能因噎废食。公款出国考察意味着要花银子,即使该公款出国考察也未必非得均公款出国考察,能省就为百姓们省些钱,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嘛!(于文军)

                                                                  反方:浪费 花钱出国不如提高待遇

    四川宜宾市选拔70名曾受到省、市表彰的优秀环卫工人于18日起分4批前往新加坡考察学习,他们将通过参观、访问的形式,了解新加坡先进的环卫作业和管理经验。据悉,这是宜宾市第二次由政府埋单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境)考察学习。

  环卫工人从事脏苦的工作却有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这样的语境下,宜宾组织优秀环卫工人出国考察学习,会引来关注和好评。不过,或赞或弹,一个基本的前提,应该是搞清楚这个举措究竟是工作需要,还是给予优秀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

  所谓工作需要,就是说出国考察确实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用以提高环卫工作水平。这样的初衷当然很好。可问题在于,学习先进经验是否一定要出国呢?国外的先进经验是否适合我们呢?再说,即便环卫工人的确能从国外学到很多适用的经验,但那些先进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能否真正在国内推广使用?

  进一步看,组织优秀环卫工出国考察由政府埋单。该笔经费可能会被列入城管局乃至更高层面的“三公”消费支出中。可事实上,国家对控制各级政府机关的“三公”支出一向要求很严,那么置之于压缩“三公”支出的宏大视野,此次考察是否必须,投入与产出是否效益匹配呢?恐怕,并不能因为出国考察的主体从习惯中的领导变成了环卫工人,这个问题就可以忽视。

  更大的一种可能,让环卫工人出国考察,本质上是个带有福利性质的奖励措施——借考察学习之名,让优秀环卫工出国游玩。事实上,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消息时,潜意识中都是这样想的。有环卫工人也表示,出国考察不如涨点工资、发点过节费等。以出国旅游为奖励并非不行,可是把出国旅游冠以考察学习的名头,动机大概就不那么纯洁了。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不正是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腐败之一吗?

  当然,相对于领导出国游玩,组织环卫工出国,少之又少,也不必成为反对公款消费的打击重点。问题是,为环卫工人组织学习考察名义下的公款旅游,会强化对这种错误行为的正当性意识。这一次出国的是环卫工人,下一次,不知会有多少领导出国因此次的铺垫而更加理直气壮。抑或,仔细查实一下,即便是此次环卫工的出国考察团中,有多少“带队”或者“随行”的领导,可能也未必是个小数字。

  出国考察必须从严控制,以考察学习为名的公款旅游必须坚决制止。所以,千万别拿“环卫工出国考察”不当“出国”。不管出国的是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刘楚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韦国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