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扶贫腐败,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

2018-07-27 14:49:00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海丰

李海丰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紧紧盯住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快查快办、从严查处,既正风肃纪又反腐惩恶,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年7月24日)

  毋庸置疑,“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重要使命。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全国各地都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斗的号角。可以说,扶贫资金作为广大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致富希望的“救命钱”,一分一毫都应用在实处,绝不允许侵占挪用,甚至“雁过拔毛”。

  客观来讲,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重视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不断加强对扶贫项目督察、“回头看”,不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察,坚决查处涉腐人员。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在扶贫领域存在腐败问题,透过曝光的一起起扶贫腐败案,这些都是发生在贫困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扶贫资金挪做他用,政策不落实,还让贫困群众寒了心。因此,如何保障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在笔者看来,整治扶贫腐败问题,需采取多种举措,针对出现的现象要立足实际精准发力。

  第一,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出重拳,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案件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强追责问责机制,责任倒制度,层层压实责任。使干部们都能够守住自己的责任田,管好自己的手,不轻易碰触纪律法规的红线,深知腐败下场绝不会好,这样才能从上自下营造一个“不敢腐败”的氛围。

  第二,众多的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其根源还是在于部分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法规意识不强。在扶贫资金面前丢掉了本应坚守的原则,被金钱诱惑蒙蔽了双眼,私自违规挪用项目资金、虚假冒领扶贫款。因此,各地不妨开展一些自上而下的纪律自主学习、法律讲堂、警示教育等,营造一个“遵纪守法”的氛围。

  此外,由于群众对部分扶贫政策不知晓、不了解,本应享受的各项扶贫政策,却需要疏通关系、送红包才能享受。而部分干部缺少群众监督,扶贫资金“雁过拔毛”、“虚假冒领”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各项政策宣传,可以采取院坝会、村级广播、政策公示、入户宣传等方式,营造学习扶贫政策的氛围,将各项政策宣传到位,使每位贫困群众“心中有数”,在政策享受上“不吃亏”。

  也就是说,唯有驰而不息的加强对扶贫领域腐败的查处,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分扶贫款都能用到实处,让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好政策,才能真正摆脱贫困束缚,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