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45):寒门学子考上北大该不该“感谢贫穷”?

2018-05-24 14:21:00来源:大众网作者:牛乐耕
     编者按:当“寒门”与“贵子”相连,总是能触动这个社会敏感的神经。近日,一篇18岁女生关于生活、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这名女生叫王心仪,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寒门学子考上北大该不该“感谢贫穷”,微观为您聚焦。

 
 

微观(45):寒门学子考上北大该不该“感谢贫穷”? 

栏目编辑:牛乐耕 

  

    光明日报:让“感谢贫穷”成绝响也是扶贫的重任 

  不少网络媒体在转载王心仪这篇“作文”时都刻意突出了“感谢贫穷”四字,却对其文章中指出的贫穷所带来的“伤害”予以了选择性忽视: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纵是如此,王心仪依然还能够说出“感谢贫穷”,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这是她敢于直面贫穷的谦逊表达,贫困家境的限制,让她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坚韧。“感谢贫穷”出现在王心仪的个人文章中,不该受到苛责。但置于公共语境下,“感谢贫穷”却不能被放大,并得警惕它转化为对贫穷的美化。应当说,我们理当树立“人穷志坚”的价值观,社会上有一些“寒门学子”的典型也是应当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不屈的精神,而非贫穷本身。就现代社会的视角来看,社会进步就是要逐渐消除贫困,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免于与贫困进行搏斗,由此拥有更多的公平成长机会,收获更顺畅和出彩的人生。 

 

  工人日报:别美化也别丑化贫穷 

  无需赘言,古往今来,有太多人夸大了贫穷的意义。从“君子固穷”到“安贫乐道”……仿佛贫穷富有意义,人一旦贫穷就能奋发图强。对于多数人来说,贫穷往往桎梏了前行的步伐,掣肘了飞翔的翅膀。这名女孩不应该感谢贫穷,而应该感谢自己——身处逆境,却懂事、勤奋、专注。这样的精气神,是学业有成的敲门砖;还应该感谢父母——任何先进的教育方式都比不上父母面对生活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如果还要感谢,那就感谢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尽管贫穷,但她能接受到较为良好的教育,碰到爱惜她的老师。 

 

  工人日报:感谢贫穷,不如感谢吃苦 

  贫穷是一种无奈,但绝不值得感谢,反而每个人都应当把改变贫穷,不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作为奋斗目标。 

 

  中国青年报:感谢贫穷 接纳贫穷 

  真正需要检讨的,是那些一本正经要你感谢自己而骨子里却鄙视贫穷的人。正是这种只以物质为标准的价值观,这种对贫穷的鄙夷与冷嘲热讽,才使社会上形成不健康的舆论氛围,似乎贫穷是多么可耻,甚至贫穷的人多么没有尊严!也正是这种价值观,促使人们难以正视贫穷,远离艰难困苦,一味贪图享受,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奋斗。其实,真正需要说教的是这些人!真的,你们的格局,远没有这个小姑娘大! 

 

  甘肃日报:“感谢贫穷”,道出自强不息的真谛 

  “感谢贫穷”,不只是励志的乐观表达,更道出了自强不息的人生真谛。人的出身、境遇各不相同,可能经历的风景也不一样,但要实现心中的梦想,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贫困者如此、优裕者同样如此。很多时候,贫困可以倒逼人的奋斗精神,激发人改变处境的强烈欲望,优裕却可能消磨人的意志,甚至因此而丧失进取精神。对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要清醒地看到,自强不息是成长的强大动力,小到具体的个人,大到国家和民族,唯有自强不息、奋发努力,才能在前进中不断进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