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滞销老农”后有“替父卖酒” 网络情感营销真的靠谱?

2018-12-24 16:24:00来源:大众网作者:
     编者按:古有花木兰,今有卖酒女。近期,一大波代父卖酒的营销广告在网络上刷屏。在营销广告中,故事的主人公“陈静”通常是青春靓丽的女大学生,放弃高薪或者城市生活,回到茅台镇老家帮助父亲卖酒。虽然这些酒最低每瓶只卖到16.5元,但操盘者大多对标贵州茅台,部分广告甚至表示“我们对天发誓,比1500元的某台酒还要好喝。”。但贵州仁怀市委宣传部22日对外通报,网上传播的“替父代言卖酒”推文系虚假广告,仁怀市茅台镇醉臣酒业有限公司被市场监管局认定已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罚款45000元。
  
微观(71):前有“滞销老农”后有“替父卖酒” 网络情感营销真的靠谱?
栏目编辑:牛乐耕

  湖南日报:“替父卖酒”卖掉了良知底线
  自媒体的崛起、朋友圈的火爆,为商业推广开辟了新天地。在网上平台的海量信息中,各种各样的软文暗链夹杂其中,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不管什么形式的宣传,都不能超越真实底线,否则就是有欺诈误导嫌疑的虚假广告,它消费的是人们的信任和商家的信誉。例如前段时间曝光的各种打悲情牌的农产品促销骗局,无论它们伪装多么精巧,实际上都是拿消费者开涮的虚假广告。此次市场监管部门对“替父卖酒”虚假广告亮剑并课以严罚,再次向那些妄图靠虚假广告蒙蔽消费者获利的不法商家敲响警钟——欺人者自欺,打假广告坑人、出卖良知底线,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莫让“替父卖酒”煽情营销愚弄欺诈消费者
  无良商家通过这种精心策划和导演获得了关注、流量和利益,公众的同情心、知情权被利用,成了花高价买劣质产品的受害者。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中,理当坚守诚实信用和守法经营,“替父卖酒”之类的虚假宣传理当被处理。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执法力度,互联网平台则应尽到审核和事前审查责任,采取技术措施屏蔽、删除、下架这些充满套路的营销,让消费者不再总是被愚弄和欺骗。
 
  钱江晚报:一大波“替父代言卖酒”刷屏,对虚假情感营销,罚酒三杯式处罚不够
  这种虚假情感营销造成的影响恶劣。以“替父代言卖酒”为例,茅台镇小作坊企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量小作坊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茅台镇网络推广乱象,正在伤害茅台镇酱香产区的产地信誉。更重要的是,这种打着“朴实乡村”招牌但却丧失底线的情感营销,伤的恰恰是人的情感、人的善心,它不仅有违商业伦理,更是伤害社会道德。
 
  北京晨报:“替父代言卖酒”系虚假广告 必须严惩不贷
  “滞销大爷”到“急哭女孩”,从“憨厚大叔”到“清纯女生”,一些商家乐此不疲,虚假营销层出不穷,致使爱心蒙尘,市场失序,消费者权益被恶意消费。醉臣酒业被加重处罚的案例给那些不良商家敲响警钟,虚假营销就该严惩不贷。只有监管部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夸大失实、过度渲染的营销欺诈行为,加大其违法成本,对悲情营销露头就打,使其得不偿失,才能倒逼企业及平台回归守法经营的正途,提升社会责任和管理水平,杜绝虚假营销的市场空间,遏制弄虚作假、违规销售的歪风,也才能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秩序。
 
  四川在线:“替父卖酒”虚假宣传不能只罚厂家
  事实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虚假广告在网络上层出不穷,不少互联网平台两次三番发布、传播虚假广告。究其根源,还是违法犯罪成本太低,现有的处罚比较轻,对发布、传播虚假广告的互联网平台不痛不痒,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要净化互联网空间的虚假广告,必须提高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对互联网平台收钱发布很明显的虚假广告行为,不能总是给予经济处罚,有必要给予顶格处罚,暂停互联网平台广告发布业务,甚至吊销互联网平台的广告发布登记证件,彻底断了互联网平台的发布广告利润来源,逼其倒闭、破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