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盘点2013年两会教育“好声音”

2013年03月22日 09:53作者:罗德宏 王斌来源:北京晨报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教育寄托着民族的希望,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教育热点问题受到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热议,他们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见地的观点。本期《北京晨报·教育周刊》摘录了部分精彩观点,盘点2013年两会教育“好声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这就是我的中国教育梦!”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袁贵仁解释说,教育要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此外,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最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现有高考制度改革,以恢复和完善全国统考为大方向来逐步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英语创始人 俞敏洪

  今年两会,俞敏洪依旧关注教育领域问题,提出了恢复全国统考等提案。俞敏洪认为,现有部分地区已经实行了异地高考政策等,防止招考不公平,但这并非绝佳策略。他提出,现有高考制度改革,以恢复和完善全国统考为大方向来逐步推进,核心是坚持“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名额依据考生数量在各省以相同比例分配、高校在入围考生中自主差额录取”三大原则。

  “促进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教育公平一直是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促进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最大的困难和挑战,也是最当务之急,就是教师的问题,就是让农村、薄弱学校拥有好的老师。我提出了几个办法。第一就是学校与学校间的对口支援,其次建立‘学校共同体’。另外,我主张组织全国的退休教师到这些地方去支教。”

  “孩子不是考试机器,教育不是百米冲刺。”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马敏

  素质教育提出多年,却仍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认为,实际生活中推行素质教育走进了多个误区。一个误区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孩子的教育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马敏表示,另一个误区是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学弹琴、学唱歌、学画画、学写字。实际上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个是政绩的误区。很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不注重孩子自身素质的发展。“要解决素质教育推进难的问题,必须下决心减少数、理、化、外的知识内容,加强孩子的情商教育。”

  “4%目标实现是一个巨大成就,但这与世界平均投入水平还有差距,4%只是一个及格线。”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洪宇

  去年,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教育投入,4%只是及格线。周洪宇说。4%目标实现之后,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目前,教育投入欠账还很多。比如许多高校负债前行,高中也负债1000多个亿。债务需要化解,投入必须要跟上。”周洪宇表示,要重视提升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做到公平与效益兼顾。“教育发展到今天,由于机会空前增大,基本实现了愿意读书的人都有书可读。今后要把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

  “中国在学校教育和职称评定等方面‘过度重视’英语的做法,正令这个国家30多年前兴起的‘英语热’陷入一种‘自我折磨、自娱自乐’的怪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 张树华

  目前,英语是中国大学入学考试的考核科目,也是大学必修课。同时,英语也是研究生招录考试的必考科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表示,这分散了很多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精力,而且令很多专业成绩优异而英语欠佳的学生失去读研[微博]究生的机会。张树华认为,中国要治理各个教育阶段的“英语崇拜症”。对于专业人员职称晋级和干部提升,在外语水平要求上不能搞硬性的“一刀切”。同时,要改进当前英语教学的方向和方法,重视相关的应用教育。

  “高考不一定非考英语。”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新陆

  在未来高考中,英语还必不可少吗?对于高考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提出“高考不一定非考英语”。王新陆认为,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他建议将古汉语作为英语的补选,高考可以考古汉语,也可以考英文,只要这两个中的一个及格就可以升学。同时,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语文知识,包括中国古汉语知识的弱化和边缘化已经非常严重,高考如果将古汉语作为语种之一的话,也会起到一种指挥棒的作用,引导青年人学习古汉语,间接地起到了留存民族文化的作用。

  “要修改刑法关于虐待罪的相关条款,对社会虐童行为‘罪加一等’。”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律师 秦希燕

  孩子在幼儿园等社会场所遭虐待,施虐者却不能受到应有处罚,这是我国法律对少年儿童权益保护的软肋。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律师秦希燕提出议案,要对社会虐童行为“罪加一等”。秦希燕介绍,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禁止虐待未成年人,但施虐者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为责令改正或者处分,威慑力不够。而刑法规定的虐童行为,虐待罪主体一般局限于家庭成员,且情节恶劣的也只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种法律架构威慑力远远不够。(记者:罗德宏 王斌)

责任编辑:满德利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