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教育新闻 > 热点
本站搜索:

贫困县搞教育舍得花钱 学生陆续回流乡镇学校

2012-07-31 09:34:00    作者:吉祥   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 乡镇 办学条件改善 降分录取 学生总数 教育资源
[提要] 在学生都往城市学校、名校拥挤的时代,连续4年,通榆县在城区就读的孩子,陆续返回乡镇学校。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在通榆已实施多年,城里的优秀教师每年都会定期下乡支教,农村优秀教师则可以到城里进修。

  像是换了个剧本,发生在吉林省通榆县的生源争夺故事全反了。

  在学生都往城市学校、名校拥挤的时代,连续4年,通榆县在城区就读的孩子,陆续返回乡镇学校。

  “逆流”之后带着点扬眉吐气,乡镇学校的校长们骄傲地宣布:“现在农村校长也敢和县城校长叫板了!”

  而在这股“逆流”背后,实质却是教育的核心公平。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公平,一些我们天天挂在嘴边说,却总也解决不了的所谓“难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逆流”来袭

  7月初,临近学期末这几天,不少家长走进吉林通榆县边昭学校校长刘显杰的办公室,咨询如何办理返乡上学手续。“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农村学生回流了,下学期估计又要来几个。”刘显杰说,这几年学生数只增不减,他这个校长终于不用再为生源操心了。

  边昭学校距离通榆县城25公里。以前,学校只有一排瓦房,缺少教学器材,更缺老师,一个老师教几门学科的情况非常普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城里的学校成为家长们的首选,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专门在城里找份工作陪读,多数家长只能把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让他们独立生活。

  这些早早离开父母的孩子,显然对此没有心理准备。铁西村村民王淑华记得,外孙每次回家总是灰头土脸,一到星期天临返校的时候,外孙就哭闹着不肯上学,她只能拿着一包零食使劲哄,“好好上学,将来考上大学,别扎根农村了,这地方不下雨就吃不上饭。”

  2008年,县里多方筹措资金740万元,新建边昭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四层教学楼在沿街低矮民房的衬托下格外显眼。学校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一应俱全,冬天供暖有了锅炉,而不是以前各个教室烧煤球,呛得满鼻子灰。

  家长们也注意到了镇上的新地标,时不时过来看看。经历了生源逐年流失的无奈后,刘显杰终于有了底气,“我们现在的办学条件超过城里。”

  新学校吸引了在城里求学的学生,边昭学校的学生总数逐年增加,从过去的900多人递增到现在的1100人。

  去年,王淑华把外孙从城里接回来读书,新学校不仅不收学费,还提供免费营养餐:一个鸡蛋和一包牛奶。外孙再没因上学与王淑华闹过。这个只有10岁的小男孩发现,学校微机室里的电脑竟然比城里学校还多。

  边昭学校的学生回流故事,同样发生在通榆其他乡村学校。通榆县教育局局长张兴邦说,通榆县2006年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重点解决城乡教育均衡问题,让农村学生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

  之后,通榆县实施规模化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减少了16所中心校,村小和下伸点由原先的384个减少到37个,集中资源建设乡镇中心校。

  “县里规定城乡校舍统一标准,但新建的乡镇学校普遍比城里学校条件好,楼房比城里新,配套器材也比城里好。”通榆县教育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公室主任马连江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后,从城里返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加。

  现实的经济压力也迫使家长在城乡之间做出选择。王淑华说,城里学校虽不收择校费,但外孙每年学费和吃住开支总共近万元,“抵得上一年种地的收入。”然而,在乡镇中学,即使吃住全算上,一年的支出也不足两千元。

  通榆县教育局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刁恩波介绍,这几年来返乡的学生累计达到383人,其中小学生317人,初中生66人。

  国家级贫困县

  可这个实现了农村学校“一人一台电脑”的通榆县,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级贫困县。

  马连江反复提起通榆县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被盐碱地包围,少雨多风,土地贫瘠,“老百姓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的愿望非常强烈”。

  公开的消息显示,虽然地方财政去年才刚刚过两亿元,但通榆县在教育上一直舍得花钱。最近5年,县里多方争取2.2亿元资金,建设和改造校舍,将23所农村学校建成教学楼。

  外人眼里,这些教学楼远谈不上豪华,装修风格单一,四四方方,马连江形容它们“就像个火柴盒,非常土”,但他强调,教学楼“非常坚固,安全耐用”。

  实际上,农村学校教学楼的建设颇费了一番周折。23所学校建设时间跨度从2007年到2010年,有的学校因为资金难以一时到位,教学楼建成一年了,宿舍楼才开始动工。为此,张兴邦一再表态,不管多难都得推进下去。

  比起硬件的改善,师资力量薄弱在农村学校更为明显。张兴邦经常讲的一个例子是,以前因为缺乏师资,一所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老师教七科”的情况。即使在教育资源整合后,农村学校仍然面临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多数老师是从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学水平和年轻老师有差距。”兴隆山中心校校长谢军说,师资问题仍是困扰乡村学校发展的最大问题,学校100名任课教师中,45岁以上的超过3成。这所距离县城65公里的乡村学校,最近3年争取到了10个特岗教师,这些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学历高、干劲足,给学校带来了一股很新鲜的空气。

  通榆县特岗教师计划在3年前启动,县里每年招聘100名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

  王雪是边昭学校的一名特岗教师,2009年从吉林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层层选拔来到这里教初中历史。3年来,边昭学校已经接收了17个特岗教师,老师们在学生中很受欢迎。张兴邦说,每年给这些特岗教师发工资就要200多万元,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而言,“需要很大的魄力”。

  农村孩子考学容易

  暑假过后,特岗老师王雪就能解决编制问题,她的月薪将从现在的1700元增加到2000元出头。在张兴邦的计划中,王雪这样的农村教师待遇会逐步提高,直到超过城市老师。“只有这样,老师才愿意留在农村。”

  留住老师,其实也是为了留住乡村学校的学生。

  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在通榆已实施多年,城里的优秀教师每年都会定期下乡支教,农村优秀教师则可以到城里进修。即将启动的《通榆县城乡教师交流实施方案》对这一机制进行规范,明确了下乡支教老师的奖励措施。“在物质上,城里优秀教师到离县城最远的乡镇支教,一年奖励现金12000元,到相对远一点的乡镇支教,一年奖励10000元。”按照张兴邦的设想,由于奖金提高到了老师工资的一半,这一措施将极具吸引力。

  考虑到县财政的窘境,张兴邦计划成立教育基金会,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解决奖金来源,已落实的第一笔30万元捐款来自通榆历年高考状元。除了现金奖励,下乡支教的城市教师,还将在提干、评职称、评优评奖等方面被优先考虑。

  当初学校新教学楼建成、特岗教师到位时,刘显杰从未发动老师进行过招生宣传,学生回流也没有引起他的关注,他最关心学校的升学情况,“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

  马连江说,在招生政策上,通榆县教育局向乡镇中学倾斜。记者获悉,在通榆县最好的高中通榆县第一中学,每年的指标生比例占招生计划的80%,指标生计划按照生源比例平均分配到城乡各个初中,城区学校并不因教学质量好而占便宜,反而会吃亏。这是因为,在中考录取过程中,农村学生享受比城市学生更优惠的降分录取政策。

  “农村学生在统招生录取线下50分内择优录取,而城市学生则是在统招线下30分内择优录取。”马连江解释,此举是为了调动农村中学,特别是薄弱中学的积极性。

  作为这一措施的受益者,边昭学校今年分配到10个指标生计划,10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中考后顺利进入通榆一中。“这对吸引和稳定农村中学生源非常有帮助。”张兴邦解释,这一措施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教育均衡。(记者 吉祥)

孙海燕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