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移民 > 留学资讯
本站搜索:

后高考时代留学潮引关注 中国家庭重金留学值不值

2012-06-27 19:34:00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高考报名 高考分数 高考成绩 自主招生 家庭条件
[提要] 6月26日,第三届中国湖南教育博览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从初中到大学的各类的留学机构扎堆展厅“争抢”客源。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中国学生低龄留学增多的风潮也影响到了美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不少非传统留学热点地区的学校也大力吸引生源。

  6月26日,第三届中国湖南教育博览会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从初中到大学的各类的留学机构扎堆展厅“争抢”客源。图为第三届中国(湖南)教育博览会。杨华峰 摄

  中新网6月27日电题:后高考时代留学潮引关注 中国家庭重金留学值不值?

  作者 朱峰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幕,考生们却并不能放下悬着的心,等待分数填报志愿成为与考试本身同等重要的过程。这样的考试曾经是中国学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它不仅宣告着十余年寒窗的成果,甚至也将影响每一位应试者未来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政策的放宽,如今不甘心仅随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学子们有了另一个选择出国留学。短短数年间,留学已经从一个高端话题成为众多高中毕业生难以绕过的话题,在国内读大学还是出国留学,成为不少学子心中的艰难抉择。

  高考报名人数下降 名校弃考留学毕业生增多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刚结束的高考中,除了报考人数连续4年下降,弃考也成为另一个关键词。据统计,自2009年至2012年,中国应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300万,接近4年报考总人数的一成。这一方面由于人口出生率降低,另一方面,出国留学也加剧了弃考现象。

  来自重庆市巴蜀中学理科重点班的杨雨婷,今年高三毕业,她放弃高考,选择了出国。“如果我留在国内高考,压力很大,就算努力考上清华北大,它们的世界排名也不够高。出国压力会小不少,同时能获得更多的东西。”杨雨婷如是说。

  据统计,4年间,近年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4万,2012年预计超40万。

  和过去相比,越来越多的示范高中尖子生选择弃考留学。北京市今年高考前收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部分中学名校毕业生人数上涨约40%甚至更多,考生留学规划更为理性,更加注重学校、专业与个人志趣的适合度。

  北京晨报报道称,北京著名的人大附中今年有近70名高三毕业生拿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基本上都是美国知名高校,其中包括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较去年增加了20多人。北京四中今年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的高三学生约有70人,相比去年增加了近四成,其中九成学生被美国排名前30名的大学或文理学院录取。

  记者了解到,四中放弃高考出国留学的学生,年级排名前百名的毕业生约占20%。这意味着四中每年接近20名有把握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选择弃考留学。

  北京二中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的孩子越来越多。以前出国的孩子大都是家庭条件好,但学习成绩一般的。近年来选择出国的学生中,尖子生占了很大比例。

  政策放宽门槛降 各国人财并重抢滩中国生源

  随着中国留学人数的连年走高,各国也看到了教育出口产业这块巨大的蛋糕。财政吃紧的海外高校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吸引中国学生前去留学成为“人财”双赢的选择。

  早在今年年初,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就发布官方消息,宣布从今年起正式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并在其官方网站明确列出了对中国内地各省的录取分数线。记者注意到,悉尼大学对高考分数的要求,甚至基本与内地各省份去年的“一本线”持平。

  不久前,新西兰的梅西大学也宣布,将从2012年7月起,开始接受高考成绩,考生们可以直接申请本科进行留学深造。按照惯例,新西兰的大学过去不直接录取中国高中毕业生,一般要求学生在进入大学就读本科课程前修读预科1年,达到大学所要求的学术标准后,再正式开始3年本科阶段学习。一般的中国学生需要在中国完成一年大学以后,才能就读于新西兰的大学1年级。

  从去年起,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日本高校也在筹划改变学制,把新生入学时间由过去的春季改为秋季,因为中国留学生7月份毕业,即使再加紧准备,也很难赶上日本当年10月的入学式,因此往往要耽误半年的时间。这一学制方面的限制也“吓跑”了一部分不希望间断学业的学生。

  2011年初,部分英国高校将学费提至9000英镑,为保住生源,英国政府同年出台政策称,年均学费在7500英镑以下的大学将有资格竞争总数达两万个的招生名额。很快就有27所大学决定将2012至2013学年本科课程的学费降至每年7500英镑以下。

  各国的一系列举措,视为与中国高考对接的“国际化战略”,也将方便中国学生在高考后留学。

满德利

editor


 

> 进入微博< 热点图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