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首页->房产  

 

建设部部长直陈房地产“六大问题”

来源:     2009-08-03

    2003年的地产市场不平静地开始了。
    来自国务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最新消息说,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2003
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而刚刚结束的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会议上,建设部领导也一再强调,“房
地产市场存在较严重的市场风险”,要加强宏观调控。步入新年,政策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压力
陡增。
    调控信号不断闪烁
    1月23日,北京市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主题是“优化市场环境”。其中有关房地产市
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降低地价”。
    北京的高地价、高房价对吸引外来投资已形成某种障碍。
    北京市国际经济贸易学会课题组去年底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畸高的房价,已经严
重影响了企业在京的经营成本,影响了北京的投资环境。导致像英特尔这类跨国公司在北京
设立研发中心,其成本接近于新加坡、美国硅谷的水平,房价(写字楼租金)是一个最重要的
因素。据北京市统计局数字,去年1-11月,北京房价平均为每平方米4084元(受经济适用房
影响,同期总体房价被平抑了约400元)。业内专家估计,至去年底北京商品房空置面积可能
超过700万平方米。
    此前的1月初,北京市计委等部门已提出,要采取包括严格土地出让、空置商品房面积
集中地区停止审批新开工项目等多项措施,来调控北京房地产市场。
    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苗乐如日前在2003年北京房地产形势分析会上也提出,要控制北
京的豪宅建设。近年来,北京的豪宅之风愈演愈烈。
    事实上,去年以来,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一直存在不同声音,到后来,这种声音逐渐
发展成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8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等6部委联合发
出《关于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仍有人认为调控力
度不够。10月中旬,建设部分兵各地,经过一番调研分析,作出了“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
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但部分地区存在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价格上涨过快和
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个别地区问题还较严重”的基本判断,并向国务院上报了《当前我国房
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该报告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以参阅文件的形式印发各
地。
    然而去年11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香港会见驻港中资机构负责人时再一次
重复了他于国庆节视察深圳时说的话,“有些城市,不是全部,房地产有一点热,空置率太高,
而且还在增长。”
    继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两次提出要防止(警惕)房地产泡沫的信号后,12月初,央行宣
布要对全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日前,本报记者从银行有关部
门获悉,经过一个多月的检查,结果基本出来了,还好,“没有大问题,只是有一些小的问题。”
    但事情仍未到此结束。国务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负责人称,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
2003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项整治的重点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1月20
日,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局长马力强重申,今年国家将加大房地产市场整治力度,并对房
地产贷款进行严格审核。他还提醒冶金、建材行业,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
    主管部门直面“六大问题”
    作为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建设部,有关“调控”的调门似平也越来越高。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1月初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主要查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交易活动各个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假借各种名义变相
搞房地产开发,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下协议圈占土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切实防止出现过热,防止“半拉子”工程。
    全国住宅与房地产工作会议已于1月13-14日在武汉召开。主管房地产工作的刘志峰副
部长在提出要充分肯定房地产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直言:“目前部分地区投资增幅过大,
土地供应过量,价格上涨过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热’、‘虚热’和结构性问题,存在较
严重的市场风险”;并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部分城市房地产开发规模过大;部
分地区投资增幅过大、土地供应过量,摊子铺得太大;有些地区不能有效调控市场,房地产
价格上涨过快,个别城市有些区位的地价上涨了1倍以上,有的住宅项目一两年内价格成倍
增长;部分地区住房供求结构失衡,商品房空置量增加;个别地区背离国情建设“豪宅”;少
数地区经济存在对房地产开发的依赖性风险。
    刘志峰副部长的结论是:要高度重视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增加对房地产市场的
宏观调控能力。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说,今年上半年建设部将选择5-6个城
市进行房地产市场预警体系的试运行,年底前推广到全国35个大中城市。
    “泡沫”还在继续?
    在要求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呼声背后,是一种深刻的隐忧:房地产泡沫一旦成
为现实,不仅会毁了整个房地产市场,而且会严重损伤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字,去年1-11月,全国有7个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超过40
%,8个省市新开工面积增幅超过40%,个别省市房地产开发新购土地投资同比增长了150
%。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以上,北京、上海、
广州、杭州等城市维持50%的比重达12个月以上,而深圳房地产投资占整个投资的比例更
接近60%。这就必然造成当地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的过分依赖。由于房地产业的带动性很
强,“如果房地产投资增幅一旦出现较大下滑,它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一位
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说。
    而这正是中央高层领导所担心的。
    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主要领导说,“房地产投资过多,不仅妨碍产业
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而且会留下很大隐患。一旦矛盾爆发,势必造成企业倒闭、银行坏账
大量增加,失业人员增多。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借鉴不远,必须高度警惕。”不远的“借鉴”
在海南,10年前沉淀在房地产的约800亿银行资金,多数仍为呆账。    有迹象表明,如果
房地产市场仍然一意孤行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高层可能会考虑用“重典”。
    不过,有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开发商和主管部门的政府官员都不同意所谓的“房地
产泡沫”的说法,而部分经济学家和专家、学者则一再发出“泡沫”警告,国家计委经济研
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室主任王小广宣称:真实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出现。从目前的情况看,“泡
沫论”略占上风,并被高层作为警惕的信号认可,因此才有了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调”。
    建设银行房地产金融部一位处长告诉本报记者,房地产“泡沫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
面,很多人大喊房地产有“泡沫”,2003年房价会小跌,2004年会大跌,那么消费者就会持
币待购,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泡沫论”也会提醒开发商尤其是后
来的开发商注意投资风险,不可盲目开发。
    不过,人们担忧的现象并未应“调控”之声戛然而止。不久前,在宁波(该市和杭州一样
被认为最具“泡沫”特征)的一次竞拍会上,某开发商以8亿元中标一块菜地,每亩地价高达
220多万元(即每平方米3300元),每天仅利息就达10多万元,正是在这个城市,炒卖楼花
之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距杭州不远的南京,1月23日拍卖两块土地,一块成交价为每亩220
万元,另一块更高达每亩295.7万元。高地价带来的必然是高房价,消费者会买单吗?

    (中国房地产报  李一戈)

 

 


 

 编辑: yangshu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
下一条: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是大众报业集团主办的大型综合性新闻网站。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