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房产 > 房产新闻

“民间验房师”:几乎每栋房子都有质量问题

2006-07-25 12:34:42
   
 
邓华宁

  房子卖了不算完事,还要过交房关。一些开发商面对南京市民逐渐觉醒的维权意识,发出了这句感慨。2005年以来,南京房市悄然出现“民间验房师”群体,他们与消费者共同维权,引导房市理性发展,在许多城市引起反响。

    丁渤,南京市某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是“民间验房师”这一新兴行当的先行者。2005年,丁渤和他的团队共接受购房者委托验房4000多套,几乎包括新上市的所有楼盘,约占当年南京商品住宅销售总量的1/20,平均一天要验房10套。由于中国还没有“验房师”这方面的资质证,因此目前他们大都被称之为“民间验房师”。

    给开发商念起了“紧箍咒”

    “前几年,南京市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有亲戚朋友买房时让我帮验房,结果发现几乎每栋房子都有质量问题。后来找我验房的朋友越来越多,忙不过来,于是在2005年底到工商部门成立了一个专业验房工作室。”丁渤向记者讲述了他从事“民间验房师”的初衷。

    他说,建筑面积是否如图纸所标的一致?墙面是否有空鼓?混凝土强度如何?精装修房用材是否合格……有关房屋质量的一切,都是南京“民间验房师”的验房内容。

    目前从事“民间验房”的人士大多是房地产业、建筑业的工程师,熟悉房屋建筑的结构、特点,以及建筑交付使用必须达到的相关标准,有关房屋质量的问题,难逃他们的“火眼金睛”。

    为什么许多消费者买不到如广告宣传中所说的房子?

    丁渤解释说,“现在商品房质量问题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房屋质量监管的市场化”。以前房屋质量由建工局负责,现在国内多数城市对房地产项目的工程质量实行五方责任主体共同负责制。五方责任主体是指开发商、施工方、监理方、设计院和工程勘测方。表面看,有如此多的责任主体,工程质量应该得到层层把关。实际上,五方中只有开发商是甲方,后四方则均受雇于开发商,都是乙方。乙方能否拿到钱完全看甲方“脸色”,这种关系很难形成真正的质量监管。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短,拥有良好技术的熟练工人跟不上需要,进入房市的资金也有明显趋利性。开发商以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经营项目,造成房屋质量问题多。

    消费者要树立维权信心

    “一套商品房牵扯到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积累,消费者应该谨慎对待。然而在几年前,南京市的消费者很少因为房子的质量问题而寻求法律援助。消费者首先是怕费事,关键是自己不懂相关的知识;其次是怕开发商强势,以为自己再告也没有用,开发商总能够‘摆平’。其实,这两种观念都不正确。”丁渤说。

    “只要掌握确凿的法规依据,大多数开发商都认账。因为一旦打官司,开发商必输无疑。”他说,比如一位消费者买了200平方米的房子,房子里有四处裂缝,但被开发商糊住了。这家的女主人多了个心眼,找到专业人员检验发现了问题,后来,这家人获得了6万元的补偿。

    维权首先要找专业人员,由专业人员判定房子质量是不是存在问题。如果有问题,要即时取证,并找到相关的房地产律师。通过律师介入,再找开发商协商。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进入法律程序解决。通过上述程序,消费者就能够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

    验房也要调动开发商积极性

    “刚开始验房时,开发商对这种做法很抵触,质问你凭什么来验收?还会派几个人跟着一道去验房,想方设法找茬。但验过几次后,开发商发现我们找到的问题都有专业法规为依据。比如有的房子中轴线偏移,导致面积减少;有的房子在打地基的过程中有恶意偷工减料行为,严重的甚至出现倾斜。”丁渤说。

    既要约束开发商,又要防止业主过度维权。丁渤尝试召开由双方参加的协调会来解决矛盾。“这种方式已经成功操作了几次。南京市的四季阳光等几个楼盘的业主因此拿到了相当数额的赔偿。”许多开发商现在很重视民间验房师的意见,楼盘交付前加大了自查力度。

    丁渤告诉记者,经过“民间验房师”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交房已经成为开发商普遍重视的一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商在房屋质量上加大投入。“民间验房师”的出现,顺应了市场发育时期消费者的需求。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职业也将随着房地产市场走向理性而消亡。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 made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