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房产 > 房产新闻

山东如何应对"金融地方化"

2006-07-25 12:34:36
   
 

◆导报专家顾问  董彦岭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金融竞争将成为各省市之间继招商引资竞争以后,经济竞争的又一个热点。那些采取主动金融发展战略的地区,将抢得金融发展的先机

从1985年筹建股份制商业银行,到1995年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再到2003年8月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下放农信社管理权限,到今天众多地方性民营银行呼之欲出,我国地方金融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昭示着金融地方化时代的到来。
金融地方化锐不可当
  我国的金融业地方化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说,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新的阶段,实体经济融资要求、金融业自身发展和金融管理体制之间产生矛盾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标就是化解这些矛盾,实现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不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而言,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地方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等,尽管机构数量庞大,但资本金和资产规模偏小,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不良资产比率较高。对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有限。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育不良已成为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地方性金融相对于全国性金融而言,是一个软肋。
  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统一的业务监管框架下,将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行政管理让位于地方政府,更有利于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因地制宜的灵活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战线,为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国有银行利用自身资本实力和规模,将会重点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倾斜,做批发性和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交易,并会逐渐涉足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贷款和地方金融业务的市场将会大量出让,流出金融服务的空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就是由于国有银行的战略收缩,而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没有有效填补这个空缺造成的。
制度变迁处于微妙时期
  金融地方化趋势也昭示着,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将在两个层面上展开。在全国层面上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在地方层面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笔者认为,我国的金融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国有银行改革的全局性,使其改革必将是慎而又慎,举步艰难。地方层面的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因为具有边际性,特定机构的改革成败不会带来大的风险。因此具有突破意义的改革,最有可能从地方金融机构开始。而包括金融机构产权改革在内的金融体制改革,因为其巨大的改革预期收益,会很快从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取得进展。如南华银行、深圳民华银行、沈阳瑞丰银行等民营银行都呼之欲出。
  国有银行的改革主要由中央政府的推动,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尤其是民营银行的发展,主要是市场力量推动的,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市场经济和民营企业的成长,成为金融改革的又一推动力量。

抓住契机 发展山东金融
  山东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地方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发展民营经济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加之我省是农信社改革的8个试点省份之一,发展地方金融,对促进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金融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金融产业做强做大,实现地方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地方金融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要推动地方金融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将地方金融提升到产业发展层次上来认识。传统上地方政府倾向于将金融业作为为地方经济输送资金血液的载体。尽管地方政府也重视金融业,但更多地将其作为金融资源的承载者而被掠夺性利用,成为地方保护的牺牲品。应将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进行扶植和发展,一个地方不可能以压榨金融资源的形式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要么双赢、要么双亏的结局。
  发展地方金融业,其实包括两个方面:让更多的外部金融机构落户本地,大力发展本地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业的量的增长。培植良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使资金用在当地,并能产生效益,改革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使金融业能够实现低风险的平稳成长,并取得好的经营成绩,实现金融业质的提升。
  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地方金融竞争越来越成为制度的竞争。地方政府围绕金融业发展的政策会形成地方金融发展的亚政策环境。那些适合市场化发展趋向的政策,将会带动本地金融业的发展繁荣,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形成资金洼地。那些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上固步自封者将会失去发展机会。浙江对民营经济的容忍和扶植,形成此后几年浙江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
  信息和网络工具是地方性中小银行和大银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武器。开发网上银行业务可以使中小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机构人员有限所带来的劣势。
  发展多种类型的地方金融机构。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是地方金融机构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的形式过于单一,包括金融租赁机构、信托机构、金融典当机构、地方保险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尤其注重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为创新企业服务的风险投资等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发展地方债券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满足地方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积极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在建设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活动中,政府可以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既包括经济基础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制度完善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制度层面,加强对银行债权的保护,积极帮助银行化解不良资产,才能使银行不仅留在当地,而且会增加对本地的资金投放,使本地区增加可利用的金融资源。
  采取优惠条件吸引金融人才,为金融人才在本地安家落户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但对地方金融机构的人才工作重视不够。人才是地方金融业的发展之本,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加大对本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从长期看,是发展地方金融的根本之计。

 董彦岭 山东经济学院区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

编辑: 北风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