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教育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 大众网主站 > 房产 > 房产新闻

中房协会长: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是调控基调

2006-07-25 12:34:33
   
 
张杰    中国房地产报
  “稳定政策,适度微调。这将是年内宏观调控的基调。”新当选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在4月8日举行的中房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如是表示。

  在此次会议上,数百位发展商代表和各地协会负责人投票选出了新一届的中房协领导层。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当选新一届会长。王健林、刘希模、朱中一、许家印、张建台、李英儒、陈士杰、陈兴汉、郁亮、胡葆森等十人当选为副会长,朱中一兼任秘书长。杨慎、周干峙被聘请为名誉会长。

  本次中房协换届是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仍在继续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也是自1998年以来,这个国内最大的地产行业组织首次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发言中强调,各地建设部门和房协要进一步按照“稳定政策、调整结构、分类指导、狠抓落实”的要求,紧紧围绕住房供应结构调整、房地产市场、城镇房屋拆迁等中央关心、百姓关心的问题做好工作。协会要把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作为今年行业建设中的重要工作。

  调控前景

  在选举结束后的房地产形势报告会上,建设部住宅产业司司长沈建忠说:“近日,建设部先后收到了中央高层关于房价、外资和物业管理的三个批示,这显示中央仍然比较关注房地产问题。”他同时表示,当前宏观调控对房地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并不明显,对于部分热点城市,必要的话还将动用行政手段予以调节。

  近期相关部委的一系列动作也印证了沈建忠司长的论断。

  1月份,建设部公布了《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到,为了遏制炒房,将落实商品房预(销)售合同联机备案和实名制购房制度;严肃查处内部认购、违规促销、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3月初,国土资源部表示,年内将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勾地制度”。

  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文件,对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的预计营业利润率做出调整,其中,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和郊区将由目前的15%提高到不得低于20%,新规定将追溯至今年1月1日。

  3月底,建设部通报了70个城市尚未建立廉租房制度。而后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北京、上海、天津等40个城市提供商品房供应和空置情况有关数据。这是建设部首次向地方政府要求获得当地的商品房空置数据。

  几大部门的相关密集动作,促使人们不断联想:这是否是年内宏观调控将继续走强的重要迹象?

  在当日会议上,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知名人士均预测,年内宏观调控仍将继续。但是具体到不同政策,各方存在不同的声音(相关报道见本报04~05版)。

  沈建忠在发言中表示,今年以来,建设部组织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总体判断是调控效果明显,但是部分调控措施的效应因为滞后性尚未完全显现,建设部也正在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研究。

  他提醒说,很多居民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不太成熟,加之受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误导,导致内地楼市出现了很多非理性现象,比如很多居民没有形成梯度消费的观念,在住房面积上提出过高期望。

  “几年前,我们用一个美国老太太的例子来鼓励消费,但是几年后,这种消费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出现了大量的超前消费。”他暗示,这些非理性现象将引起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进一步反应。

  房价将稳步上涨?

  众多开发商一致预测房价将稳步上升。

  他们的理由包括:城市化导致的刚性需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扩大内需的战略、不断攀升的土地成本以及今年国家强制推行的建筑节能标准等,以上因素客观上将促使住房成本上升。

  在这些因素之外,记者注意到,开发商首次集中感觉到,税收负担也正在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新当选的中房协副会长、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去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相继调整了房地产营业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土地增值税等,这些税收加起来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这部分负担将肯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从而导致房价上涨。

  对此,有关方面人士认为,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开发商将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归咎于税收有失客观。

编辑: made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