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高铁:德州第四次大腾飞时代来临

2011-06-20 17:44:00     作者:    来源: 德州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2011年6月28日,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期——京沪高铁正式开通。 高铁,使德州成为客运、货运“双十字”交汇点,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成为华北乃至全国重要新兴铁路交通枢纽。 高铁开通之日,就是德州腾飞之时。2009年3月,德州市委、市政府对接铁道部,商谈德州规划定位及德州东站建设事宜。 隋朝大运河的通航,带动了德州的建设和繁荣,使德州迎来第一次腾飞;1912年,津浦铁路开通,使德州步入了铁路物流经济时代,促进了德州的第二次腾飞;后来,京福高速公路建成,德州步入工业经济时代,实现第三次腾飞;如今,“高铁时代”即将到来,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必将使德州跨入一个商务信息经济时代,德州的第四次大腾飞,变得指日可待。
    2011年6月28日,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期——京沪高铁正式开通。
    高铁,使德州成为客运、货运“双十字”交汇点,区位优势更加突出,成为华北乃至全国重要新兴铁路交通枢纽。
    高铁开通之日,就是德州腾飞之时。2009年3月,德州市委、市政府对接铁道部,商谈德州规划定位及德州东站建设事宜。
    隋朝大运河的通航,带动了德州的建设和繁荣,使德州迎来第一次腾飞;1912年,津浦铁路开通,使德州步入了铁路物流经济时代,促进了
德州的第二次腾飞;后来,京福高速公路建成,德州步入工业经济时代,实现第三次腾飞;如今,“高铁时代”即将到来,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必将使德州跨入一个商务信息经济时代,德州的第四次大腾飞,变得指日可待。

命脉之外
    高铁开通,万人企盼。因为,除了今后出行更加方便,高铁所带给德州的,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影响。
    曾经,“一小时上天,二小时下海,三小时进京”,是人们对德州交通优势的生动描述。然而,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这一说法将被颠覆。“去北京,几十分钟就到了。”位于市经济开发区的“明诺水箱”负责人艾明涛说,“今后,高铁让我们跟周边大城市的距离拉近了,企业出去谈业务方便不少。”
    通过高铁拉近与大城市的距离,除了“谈业务方便”,人们所看不见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德州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从此得以提速。
    众所周知,德州处在京津冀经济圈和山东半岛经济圈的结点位置,南北借力、东西逢源。在京沪高铁开通之后,太青客运专线、德滨高速、德商高速等一批高速通道也将相继建成,这将使德州完全融入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周边大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于是,我市与周边城市人员、商务、文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将更加便捷顺畅,区域间和区域内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和产业依赖程度将更加深入。
    “同城化效应,也是高铁带给德州的一个重要作用。”市发改委铁路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京沪高铁的开通,在拉动德州房地产等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将推动德州中心城区提质扩容。
    “从咱们德州的空间结构看,中心城区框架需要向东扩张,高铁必然会带动整个城区基础设施快速向东跟进;从东部新城的发展方向看,因为高铁带来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会使东部新城发展成为集高级商务、高端服务、高新产业于一体的高品质新城区,从而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市发改委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京沪高铁途经德州,能够带动我市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而对我市中心城区的框架和功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中心城区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聚集功能的增强,还将加速周边县融入中心城区,“一主四副”城市组团一体化发展。
    得益于高铁的同城效应和中小城市本身的低成本优势,我市的休闲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科技教育等服务业都将迎来春天。而所有这些,还仅仅是高铁促进德州发展的表象。因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主枢纽”带来的连锁转型
    德州东站被建成京沪高铁全线所有地市级城市中唯一一座一级站,
德州的区位优势是被公认的。国务院京沪高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组长王东明曾说过:“德州东站是新兴高铁枢纽,德州是京津南门户,山东北门户,南融北接,毗邻环渤海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和半岛经济区,处华北华东中间地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重要的地理位置,曾使德州有了三次交通载体的“升级换代”,进而实现过三次大腾飞。人们有理由相信,京沪高铁的开通,会使德州实现第四次腾飞。
    而每次腾飞的核心,无一不体现在经济转型上。
    当然,高铁的作用,并非只有等到开通之后才显现。2008年京沪高铁开工至今,我市的中联大坝、平原晋德、武城龙祥、齐河莱钢永锋等多家企业约4亿元的产品直接用于项目建设,为财政贡献了可观的利税。接下来,京沪高铁和德州市境内已有的老京沪、邯济、石德3条铁路线一起,加上即将开通的太青客运专线、德龙烟、邯济复线,将形成“三纵三横”的铁路交通网。另外,德州还拥有密布的高速公路网。所以,德州越来越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交通主枢纽”城市。
    由于看重德州的“主枢纽”优势,多家央企已与德州对接,如中节能等央企已经建厂并投产。央企的姿态,还产生了引领作用。2010年,仅市经济开发区引进规模项目就达100个,合同资金逾400亿元。
    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借力高铁“蠢蠢欲动”。牟庄村党支部书记牟士山说,自从确定德州东站落户牟庄后,他办公室的门槛就被“踏破”了,有国内知名大企业,更多的是民营企业。牟庄村内的小商店、小吃铺,半年之内就冒出二三十家。
    高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是产业转型和升级。“由于经济发展‘级差’的存在,我市的产业层次和发展环境与京津冀地区会形成较好的互补对接。”市发改委专家分析说,“京沪高铁开通将为我市接受产业辐射、提升产业层次提供机遇。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都将因受益于高铁运营,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高铁间接提升产业升级亦不容小视。过去,德州的工业、物流都建设在“铁西”,原因就是离老京沪线近,并且有多条铁路专用线。记者从市发改委铁路办了解到,铁路运输成本一般只有公路运输成本的三成,目前我市共有32条铁路,人们熟知的华能电厂、华鲁恒升、中联大坝、晶峰、振华、德隆机床、石油化工以及钢铁、木材、果品、煤炭等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都得益于铁路运输。由于近年来客运增加,为保客运而使货运萎缩,一些企业不得不改用公路运输,致使成本持续上涨。高铁建成后,大部分客运被分流,老京沪线将转为货运为主,最终完全成为货运线路。这就为诸如华能电厂、恒升化肥这样的“大进大出”企业提供了机遇。而在过去,在京沪主线新开一条专用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今年7月1日将要施行的新全国铁路运行图,老京沪线上的客运车辆特别是动车将大幅减少。同时,货运大幅增加,已安排新增货物运力8000万吨。几年内,在沿线建设几个大型企业不是梦想。

弥漫于德州的高铁气氛
    高铁之所以能拉动德州经济,是因为它将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合理配置。
    “交通干线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沿线经济带形成的‘触发器’。从经济学上来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可达度一旦提高,就会促使其资源和空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并将周边的资源和空间更大程度地纳入到本地经济循环中来,为本地经济创造更大的产业优势、生产优势、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专家告诉记者,“北京、天津、济南等大城市‘知识外溢’,会流到德州来。”
    而在承接大城市“知识外溢”的同时,德州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就会得到发挥和利用,从而形成区域产业之间互为基础、互为支撑的大循环。
    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沿交通线的合理配置,也将为德州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构筑起我们的交通产业带。根据交通产业带形成的基本规律,未来几年,我市完全有可能形成“一点、两纵、两横”交通产业带,即:德城、商贸、经济开发区乃至陵县为一体的经济与社会全面提升亮点;沿京福高速公路、既有京沪铁路为串联线的两条纵向发展的新兴产业带;沿德大铁路、邯济铁路两侧的能源化工建材及大宗“黑白”产品物流产业带。记者在《德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上看到,这些内容已被写入其中。
    可见,对于高铁时代,德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前进行了谋划和准备。
    有些内容,时下已从“规划”走向现实。记者在天衢工业园看到:京铁物流园、实华化工新厂区、东北物流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运河开发区华鲁恒升扩能工程及专用线建设、为华能四期建设做准备的专用线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市经济开发区,作为高铁经济的龙头,已将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打产业之首,筹划了如何将既有企业,利用政策引导、企业重组等方式,实行产业膨胀升级。并且,专辟了高铁新区,依托高铁新区规划出了产业集聚片区、交通商务区及居住与公共服务综合片区。
    沿京沪高铁一路走来,记者在采访时深深地感受到,高铁时代即将来临的气氛,已在德州弥漫。

王静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