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驶来,德州如何乘上这趟快车

2011-06-29 09:35:00     作者:    来源: 德州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京沪高铁的开通将德州带入高铁时代。全面客观地分析高铁给德州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理性思考并提出对接京沪高铁、发展高铁经济的思路和措施,对于我市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京沪高铁将于6月30日举行首发仪式,7月1日全国铁路大调图后,京沪高铁所有动车组将按图正常运行。京沪高铁的开通,将给沿线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对我市来说,既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转型的重大机遇,也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市场意识乃至发展理念的全方位考验。

进入1小时经济圈

    生产要素向交通节点城市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京沪高铁本身具备速度快、运量大的优势,同时连接了环渤海、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其沿线目前是中国经济发展势力最为活跃的地区,京沪高铁的开通势必带动沿线区域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这给德州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五大机遇摆在了我们面前。

    机遇一:同城化效应明显。京沪高铁建成开通将拉近我市与周边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使德州进入周边大城市的1小时经济圈,增强我市参与区域合作、加速融入“两区、三圈”(黄三角经济区、蓝色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的步伐,我市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将增多。此外,与京、津等地的同城效应将引致房地产价格的比价效应,形成购买力的转移,从而促进我市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

    机遇二: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随着京沪高铁的建成,我市将成为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中的十字枢纽城市,在华东、华北城市中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此外,客货分离的专业化效应将提升石德、京沪线铁路货运能力,间接提升京沪沿线重化工业发展,带动铁路物流的加速发展。

    机遇三:提高我市产业层次。由于经济发展“级差”的存在,我市的产业层次和发展环境与京津冀地区形成较好的互补对接。京沪高铁开通将为我市接受产业辐射、提升产业层次提供机遇。得益于高铁的同城效应和中小城市本身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我市休闲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科技教育等服务业将加速发展,现代物流、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也将因高铁运营而加快发展,这都有利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机遇四:推动中心城市提质扩容。高铁带来的巨大客流将产生强大的购物、餐饮、休闲、商品和服务消费能力,加速我市高铁东站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中心城区新的增长极,直接推动集高级商务、高端服务、高新产业于一体的高铁新区的崛起,并加速德陵一体化,推动城市向东扩张。

    机遇五:促进我市招才引智、引技。高铁本身的快速便捷,以及客运竞争的 “倒逼效应”,促使其它运输方式对价格、线路等进行调整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物流和旅客出行成本,有利于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为我市吸引京津冀、长三角中高端人才开展科研合作、创业投资,柔性引进适需人才,构筑区域人才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机遇。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日渐加速的大趋势下,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在“高铁效应”下还会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要抓住这些机遇,必须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素质,以适应重大机遇下城市超常规发展的新变化。

三大挑战不容小觑

    高铁时代已经不可阻挡地到来了,它正在全方位影响我们的出行、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它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带来了哪些挑战,值得思考。从发达国家发展高铁的经验来看,中小城市更多是被边缘化,日本、法国在高铁建成几十年以后,很多中小城市衰弱,人口更多地涌向大城市。因此,如何看到高铁发展背后的隐忧,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铁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及新理念、新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挑战一:产生虹吸效应。京沪高铁使得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吸引力迅速提高,我市人才、资金、中高级劳动力可能会快速向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聚集,一些优势企业将总部迁入周边大城市的可能性和意愿将进一步增强,文化、医疗、休闲、旅游等高端消费群体也存在流失的可能。如果我市发展环境得不到持续优化,我市资源要素流动将出现 “逆差”,即一定时期内将造成从我市流向京津等其他沿线城市的资源量超过流入我市的资源量,从而对我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挑战二:洼地优势可能丧失。高铁开通缩短了沿线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原有城市间由于交通和地理位置造成的区位差异将趋向扁平化,使得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沿线城市凭借各自资源、环境等优势,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我市曾经由低廉的土地、水电等打造起来的“洼地优势”正慢慢消失,产业转移蛋糕面临分割摊薄和截流的问题。

    挑战三: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冲击。与周边京津济等大城市相比,我市无论是经济实力、产业层次、资源基础等均处于下风,高铁开通后将带来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我市新兴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边大城市的抑制和挤压。此外,高速铁路网的建成,使得跨国企业、大型企业能更快进入地方市场,对我市众多中小企业和具有区域优势的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如果不能做好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文章,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全方位对接乘上高铁快车

    发展高铁经济对于我们是个全新课题,必须深入研究、科学谋划,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抢占发展先机,将交通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城市全面提升扩容。高铁开通一个很直接的效应就是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间融合。要借势京沪高铁开通,按照圈层发展原则,不断放大高铁效应,推动城市提质扩容。一是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有特色、有影响、有较高知名度的高铁站区样板。二是促进 “三区联动”。通过快速便捷的城市快速通道将经济开发区、德城区、运河开发区有机连接,以新城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水平整体升级。三是实质性推进德陵一体化。将陵县新城与高铁新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四是打造“一主四辅”城镇群。以德州高铁站为核心,以半小时距离为半径,规划建设“一主四辅”现代产业协作区,促进中心城区与陵县、平原、武城、宁津4县规划、交通和产业的衔接协调、资源共享、融合发展。

    打造全国重要交通枢纽。高铁效应能否最大化,关键的一点在于是否具有完善的高铁配套交通系统。一是高标准建设高铁德州综合客运枢纽。设立分流有序的出租车接驳点,实现高铁德州站与铁路、公路、出租车、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二是加强与城市路网的衔接。完善高铁德州站周边主要道路、公交站点、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增设高铁站与中心城区、主要商业区和公共服务区的公交快速路,优化路网布局,促进高铁与城市路网的无缝对接。三是向县市区延伸。以国省道干线为支撑,完善市域快速客运体系和交通物流体系,提高县乡公路等级,最大限度地把高铁带来的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送达市域各县市区。四是向周边市拓展。强化京沪高铁与德滨、德衡、德商等高速公路高效衔接,拓展京沪高铁德州站的辐射和影响,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人流、物流、信息流,真正形成交通枢纽和活力中心。

    推进产业调整与升级。高铁开通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人流、物流、消费、投资。以高铁新区启动为契机,强力推进“10+3”产业集群推进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高水平发展商贸物流业。在高铁核心区优先布局一批商务办公、娱乐休闲、文化创意、会议会展等中高端服务业,打响“购物德州、美食德州、宜居德州、会展德州”等城市品牌。二是全面提升旅游业。重点发展以京杭大运河、苏禄王御园为代表的古文化游,以黄河北展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游,以中国太阳谷为代表的工业游和以万亩枣园为重点的乡村游。积极参与山东高铁旅游城市联盟,推进跨区域、跨景区旅游合作。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面向京津、江浙沪等重点区域,面向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等龙头企业,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

    打造“引资洼地”。发展高铁经济绝不能仅局限于一条路,必须千方百计化 “通道”为“枢纽”,提升硬环境,优化软环境,打造“引资洼地”,留住随高铁奔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1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争取德州经济开发区和禹城高新区尽快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赋予重点园区一定综合经济管理权,支持“飞地”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建设,夯实承接转移基础。二是狠抓发展环境。简化政府行政审批程序、精简合并各种收费项目,为客商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强化财政税收、人才引进、产业培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德州聚集,最大限度降低虹吸效应。三是狠抓招商推介。采取在主流媒体和京沪高铁动车播放宣传片、在高铁杂志投放广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宣传德州、推介德州。

    建造“聚智之城”。要抓住高铁开通形成的人才“逆向流动”趋势,积极招才引智、引技。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降低人才进入门槛,大力吸引沿线城市优秀人才通过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合作、技术投资等方式来德州创业发展或短期服务。二是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充分利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为从外地转移到我市的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租房、购房和高铁通勤费等方面的补贴。三是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支持本地企业与高铁沿线大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积极争取建立海外留学人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研发中心等高层次的人才载体、科技平台。四是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加强与沿线大中城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分校或培训基地。

    加强区域的协调与合作。发展高铁经济绝不能仅局限于建 “点”,更要连 “线”、拓“面”,要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借势发展。一方面,共同打造高铁经济增长带。加强与其他省市的联系协调,争取将京沪高铁增长带纳入国家重要规划。一方面,加速融入“两区、三圈”。重点推进济德一体化,更好地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强与东部先进市地的协作,积极对接黄三角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积极对接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使我市在更大范围内承接转移。

    京沪高铁开通在即,我们期待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为德州经济带来新的发展速度。

■相关链接

国内外发展高铁经济的经验做法

    日本新干线。日本目前已建成东海道、山阳、上越、东北4条新干线,累计运载乘客约60亿人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为例,两条高速路将京滨、中京、阪神、北九州四大工商业地区连接起来,并带动沿线的静冈、冈山、广岛等县的工业发展。高速铁路开通后,经济落后地区如广岛、仙台等地工业产出增速明显加快,高于当时日本全国平均增速,甚至高于东京、大阪等经济发达地区。新干线投入运营后,其沿线的中小城市与旅游相关的餐饮和零售消费快速增长,新干线建成前年均增速为19%,建成后年均增速为55%。

    法国TGV高速铁路。法国TGV高速铁路目前已建成东南、大西洋和北方三段,运行以来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铁路基础设施的投资直接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发展,据测算,每10亿法郎TGV投资可创造3500个就业机会。此外,TGV运行后,城市之间的交往以及客流的增加,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业、酒店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例如,TGV北方高速的开通,使里尔附近的夕阳工业地带逐渐变成新兴产业地区,大约20万平方米的建筑被开发用作各种服务设施、办公及商业区等。

    江苏无锡市。京沪高铁无锡站定址无锡市锡山区安镇。无锡市为接轨高铁时代,启动建设锡东新城,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展销物流业,大力拓展诸如温室大棚、度假休闲、水生态科技示范等都市科技农业,并向腹地锡山区、周边地区和京沪沿线地区辐射。同时,以京沪高铁站点为核心,在新城中部规划了占地45.62平方公里的中部商务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居住、国际社区等现代服务业。

    湖北咸宁市。咸宁为抓住武广高铁建设和开通的重大机遇,一是强化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组织600人的大型团队乘坐武广高铁南下宣传推介。二是深挖潜力、加快旅游业发展。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相关规划,制定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策划主办了中国—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集中实施了投资总额350亿元的旅游重点项目和生态旅游新城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四是围绕武广高铁咸宁北车站,推进临站新城建设。五是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发展商贸物流。

王长坤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