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方舟子被袭案告破 真怕流氓有文化

2010-09-22 13:31:00     作者: 张勇    来源: 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方舟子 肖传国
[提要] 有句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的告破,就让我们见识到了顶着学术光环的流氓有多么可怕。回顾新闻,在方舟子遇袭后不久,嫌疑人肖传国就在博客上连发三篇“讨方檄文”,认为方舟子遇袭以及雇保镖的行为纯属炒作,两人由此在网上展开了一场隔空大战。

    北京警方9月21日晚8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方舟子被袭案告破。据北京警方介绍,嫌犯共有4人,其中一人是倡导肖氏反射弧理论的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

    有句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的告破,就让我们见识到了顶着学术光环的流氓有多么可怕。回顾新闻,在方舟子遇袭后不久,嫌疑人肖传国就在博客上连发三篇“讨方檄文”,认为方舟子遇袭以及雇保镖的行为纯属炒作,两人由此在网上展开了一场隔空大战。

有道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肖传国将学术的战火转化为人身的攻击,无疑让所谓的学术伦理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乃至斯文扫地。尽管试图将学术之争演化成肉搏的“创始者”恰恰是方舟子本人,当年的“黎方赌命”估计不少人还印象深刻。但是方舟子没有想到,这种学术上的隔空对战终究有一天会变成近身肉搏。

    不得不说,随着近些年方舟子打假的卓著功勋,并被舆论公众捧为“打假斗士”之后,在其学术打假的路上变得越来越犀利。无论是前阵子的揭露唐骏学历造假事件,还是这两天其剑指“首席” 科学家刘维宁,质疑其身份造假,方舟子隆隆的炮声让人拍手称快的同时,又让人感到有些无奈:学术缘何就这样赤膊上阵,成为打假的工具。按常理,即便是学术者质疑某些东西,出面证伪的也应该是相关部门,而无需一个学术人士“赌命”,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至于嫌疑人肖传国,那更是学术界的一种悲哀。所谓的学术对于他而言,已经实实在在变成了既得利益,并且如果不是“打假斗士”方舟子的“从中作梗”,作为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肖传国势必青云直上。倚仗着中科院院士的学术身份,岂不是可以谋求更大的利益。只是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肖传国的学术疑点学术圈和学术鉴定机构并没有发现、提出异议,甚至差点让这样一个身份存疑的学术人士,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最高的学术殿堂。

    由方舟子遇袭案的告破,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回头审视我们所处的学术环境。学术圈里的种种利益纠结,让有些人凭着学术成为了打假的斗士,而有人却为别人挡住了自己的学术财路而成为打人的暴徒,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在这样的乱象面前已然荡然无存。一方面,我们呼吁学术自由和学术争鸣的空间,反对学术垄断和学术霸权;可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有权威中正的学术裁量机构,不能坐视学术讨论变成一场聒噪、炒作甚至肉搏。正是如此,重构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重建一个规范合理的学术环境,恐怕才能防止此般学术丑剧的再次重演。

    学术打假演变成一场人身肉搏,学术圈也变成了翘首踮足凑热闹的围观者,背后的学术困境难免让人堪忧。重庆时报

王静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