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那些事 一套房子挂五六个孩子户口

2013年03月21日 13:54作者:来源:济南时报

  学区划分本意是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但近年来,学区房炒成天价,考验着家长们钱袋的深度,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日,济南市教育部门首次明确,向社会公示学区划分。“从上世纪80年代初济南明确学区划分,本意是让义务教育公平可及,但之后出现择校、托关系等现象,却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原济南市经五路小学校长陈莉说。

天桥区北坦小学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前来就读,该小学19日也公布了学区范围。 记者王锋 摄(资料照片)

  □记者 李永明 实习生 李岩

  学区划分本意是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但近年来,学区房炒成天价,考验着家长们钱袋的深度,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日,济南市教育部门首次明确,向社会公示学区划分。“从上世纪80年代初济南明确学区划分,本意是让义务教育公平可及,但之后出现择校、托关系等现象,却又造成了新的不公。”原济南市经五路小学校长陈莉说。

  谈学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

  1981年,陈莉调到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当老师,当时的经五路小学还“猫”在一片错综排列的平房之中。“在我的印象里,济南从上世纪80年代初明确学区划分。当时,国家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陈莉说,上个世纪80年代,经五路小学的学区大概就是三里庄、经六路的一部分和粮食局宿舍一带,以后固定下来,只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微调一次,之后就没有大变。

  陈莉说,以前是有重点学校的概念的,经五路小学是省、市、区重点学校,成为家长选择的大热门;但义务教育是全民共享,从教育资源平均分配的角度考量,划分学区的最初目的是保证居住在学校周边的孩子们就近上学。

  谈摸底

  从看户口到“捆绑”房产证

  现在,每所小学开学前都会对学区适龄入学儿童进行摸底调查,这一“传统”由来已久。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五路小学走在推行素质教育前列。陈莉在招生走访中也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空挂户口,一家多户”。“不少家长为让孩子到经五路小学上学,想方设法跟住在学区内的亲戚、熟人借房子,把孩子户口迁过来。后来,学校提出来看房产证,他们不惜去造假证件。”

  为摸清学区内入学儿童的真实情况,陈莉和同事常常在晚上八九点钟挨家走访。刚开始,他们拆穿不少居民“空挂户”的“花招”,但随着济南旧城改造,三里庄小区一带拆迁,原经五路的一部分学区划给了其他小学,居住在这条“夹缝”中的家长着急起来。很多其他学区的家庭为把孩子送入经五路小学,也使出各种招数。一次,陈莉走访一户人家,惊讶地发现这家人与房间墙上所挂照片长得一点都不像,追问之下,才得知他们是“借房户”。这种伎俩曝光后,跟朋友借房子的家长更加“小心谨慎”,连影集里的照片都全部换掉。

  “没办法,有的一套小房子竟然挂着五六个孩子的户口,我们只能挨家查房产信息。”陈莉说,户口“捆绑”房产证,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谈择校

  经五路小学校长没让自家孩子择校

  “最初择校是没有多少门槛的,作为热点学校,很多人打招呼、递条子,学校挡也挡不住。”陈莉说,这造成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经五路小学班额一年年增加,从一个班40多个人慢慢扩大到一个班平均60—70人,班级数量也扩大到40余个。“我印象中当时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竟有98名学生,冬天孩子们在教室里不能穿羽绒服,多裹一层厚衣服就坐不开。”

  当时,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学楼有的是平房,有的还是危楼。陈莉说,为改善办学条件,也让进入学校的择校生和学区原有的学生相对公平,上个世纪90年代初,对于择校生有学校开始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疯狂择校背后,也有家长的迷失。”陈莉说,现在的家长认为,只有上好学校孩子才能成功,其实对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才是最关键的。

  虽然自己曾任校长,陈莉却没有让自己家的孩子择一所名校,她说,两个居住在阳光舜城小区的外孙女都是按学区分配就近入学。“从事一辈子的教育,我应该以身作则、遵守规定,而且我认为,家长应该理解和遵从就近入学政策。”陈莉直言,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加大,教育资源分配将越来越公平。“从绝对意义上,学区划分不可能让每个家庭都满意,但它至少能保证孩子起码的教育权和大部分人的教育公平。”

责任编辑:王雨萌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