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鲁青>知识盒子>科学
站内搜索:
太空开发永无止境
2003-10-18 00:00:00 作者: 

  
  中国未来代码

  6个月内:神舟6号可能发射,探月工程整装待发
  当“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入太空后,如何有效防止与空间垃圾相撞的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著名运载火箭专家表示:“‘神舟五号’飞船上采用了相关的高科技技术,将确保飞船在遇到太空碎片时能够机动灵活地避开。”中国太空计划观察家相信,如果“神舟五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将在6个月内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届时至少有2名太空人遨游太空。
  与此同时,我国探测离地球最近的“邻居”——月球的探测工程也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用我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的话说:中国探月工程已是“万事俱备,整装待发”。
  据我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透露,我国探月工程主要有4个目标:第一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在三维空间中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其次探明月球上的14种元素的资源含量和分布,以前美国曾经对月球上5种有用元素做出过分布预测,我国的探月工程要比美国的研究“走得更远”;第三就是要探测月球土壤中氦3的厚度,这项实验目前其他国家还从未做过科学研究;第四则要研究距离地球4万到40万公里范围里面的空间环境,因为这是地球到月球之间的通道,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月球的探测、开发与利用是没有政治边界的,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利用。
  2005年:中国“哈勃”升空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制首个天文探测卫星,预计2005年左右升空,伴随卫星升空的是有中国“哈勃”之称的我国第一台空间太阳望远镜。
  卫星和空间太阳望远镜是一体的,由卫星把望远镜送入太空,并共同运转进行天文观测。中科院天文观测中心1992年即开始太阳望远镜先期技术研究,相继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并于2000年完成了关键系统与部件的样机研制;2000年7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建了空间太阳望远镜项目总体组,完成了各系统研制规范编写及卫星总体方案的设计。目前,两大空间科研单位正在联合进行空间太阳望远镜的研制。
  这台空间太阳望远镜有中国“哈勃”之称,为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热光学望远镜,口径为一米,总重两吨,运行寿命3年。
  据中科院的专家介绍,空间太阳望远镜高悬于大气层之上,可以摆脱大气层的干扰,能够全天候工作,及时把观测数据传回地面,以随时掌握太阳的一举一动,为空间环境研究、地球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最快三年:嫦娥奔月
  上世纪90年代末,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或组织纷纷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探月重新升温。1995年美国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新而完整的探月计划。1994年欧洲空间局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详细计划,将于2003年发射第一颗月球卫星并逐步建立月球科学研究基地。日本制定了系统的月球探测计划,将在2003年发射“月球—A”,在2004年发射“月神”号探月器,2015年后建立月球观测站。印度也制定了月球探测计划,拟在2006年前后发射月球探测器。 
  中国的探月计划于今年正式启动,进展顺利。据报道,探月路线已经确定,最快三年内,中国将发射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
  “我国近期的探月并不等同于载人登月,主要是使用机器人对月球进行精细的探测。”欧阳自远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载人登月必须经过对月球三个阶段的探测,也就是在发射环月卫星探测、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探测、派机器人探测月球并取回样本加以研究之后,才能实现载人登月的梦想,所以广寒宫中的嫦娥也许还要等十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来自家乡的亲人。
  2020年:触摸火星
  根据正在制定的规划,中科院院士预测17年后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振兴院士告诉记者,目前,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正在制定火星探测规划。根据规划设想,预计到2020年我国有望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进行探测。

  国际未来代码

  一、2005年—2010年
  预计2007年建成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合作协议签署,国际空间机构形成;
  个人通信在发展中国际得到普及;
  第二代“比塔”(Beta)国际空间站建成;
  空间碎片主动防护系统建成。
  二、2010年—2020年
  月球前哨基地建成;太阳能发电卫星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太空旅游业开始出现;
  人类第一个太空婴儿在轨道上诞生;
  人类第一类登上火星;
  防止小行星灾害性撞击的地球预警与防御系统建成。
  
  (据国际空间大学“Vision2020”报告)

编辑: lh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