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山东网

于淑荣:敬老院老人的“小棉袄”

发表时间:2014-11-07来源:山东文明网
字体:[][][]

在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敬老院,从2007年开始,每月1号,这里的老人们都会好好地把自己“打扮”一下,之后,或带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翘首张望,或靠在床上,眼睛却瞅着窗外——于淑荣他们都在等一个人,一个既不是儿女也不是亲戚,却时刻让他们牵挂着,同时也牵挂着、温暖着他们的人——这个人就是家住西小王镇北小王村的。

  

  

  敬老院老人的“小棉袄 

  在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敬老院,从2007年开始,每月1号,这里的老人们都会好好地把自己“打扮”一下,之后,或带着小马扎坐在院子里翘首张望,或靠在床上,眼睛却瞅着窗外——于淑荣他们都在等一个人,一个既不是儿女也不是亲戚,却时刻让他们牵挂着,同时也牵挂着、温暖着他们的人——这个人就是家住西小王镇北小王村的。 

  2007年开始,每月1号,于淑荣都会来到敬老院,给每位老人送去10块钱,同时送些时令性的物品,衬衣、袜子、棉大衣、新鲜水果……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 

  2007年开始,每月1日成了于淑荣和老人们固定相约的日子 

  2007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敬老院院长张红军刚回到敬老院,老人们就告诉他有个妇女领着小孩过来,给他们每个人送了10块钱,拿了些水果。作为一个直性子,张红军问明白情况,顺着老人们指的方向就找上门去了。 

  张红军来到于淑荣家说明来意,没想到于淑荣根本不承认,很快就躲了出去。张红军就和于淑荣的母亲聊了聊,原来于淑荣和丈夫老家都在无棣,不久前两家人刚从福建迁回来,娘家父母、婆婆、小叔子和他们一共6口人住在三间小屋里,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听你的描述,像是我闺女,她在福建的时候就喜欢做些这样的事。”老太太说,领着的孩子估计就是于淑荣的小侄子。找到答案的张红军走出门,就看到于淑荣靠着墙根站着,显得十分腼腆,随后转身进屋去了。张红军当时还是拿不准,心想也许是因为中秋节才看看老人们吧。没想到下个月1日,于淑荣又一次来到敬老院,张红军这下确认是她了。 

  正是从这天开始,每月1日成了于淑荣和老人们固定相约的日子。每到这天,于淑荣都会到敬老院,和老人说说话,给老人们每人10块钱,给老人们买些吃的,夏天送西瓜、冬天有苹果和香蕉,日常的袜子、衬衫、棉大衣之类的衣服总会按照相应时节送来。过年过节她还会给老人们“加餐”:中秋节给每个老人20块钱,过年给每个老人50块钱,糖、花生、瓜子、牛奶,让老人们多享受一些。 

  家人的支持,是她坚持的动力 

  “我不太想让别人知道,默默地去做这些事情就好。”于淑荣说。她觉得去敬老院给老人送钱、送东西是小事,所以当张红军找上门来时,她选择了躲避。 

  “家人都非常赞同我的决定,有时候他们还会帮忙。”于淑荣笑着说,她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主要是因为家人对她的支持,这让她感到很骄傲。于淑荣的丈夫有时候会跟着她一块去敬老院,甚至在于淑荣没空的时候替她去。于淑荣有时候手里的钱周转不开,这时候女儿就会主动给她钱,让她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有次天气冷了,于淑荣想给老人们每人买件棉衣,就跟女儿说明情况,女儿麻利地给了她钱,还一直怕不够。 

  一路坚持下来,老人已把她看作自己的女儿 

  “这是钙奶饼干,回去用水泡着吃。”“带点香蕉给你们尝尝,回去暖暖再吃,别吃坏肚子。”“这是奶糖,含在嘴里就能化了。”每次来到敬老院,于淑荣都会亲手为每个老人送上一份心意,而且伴随着种种叮嘱。 

  于淑荣对老人尽着孝心,老人们也渐渐地把她当作自己的儿女来看待。于淑荣说,她在福建的时候,街上经常有一些拾荒老人,衣不蔽体、步履蹒跚,每次她看到都要给点钱、送些吃的。后来回到无棣,她想到敬老院的老人们大多无儿无女,过年过节也没人探望,就开始“尽自己的微薄之心”。慢慢地,于淑荣成了老人们的一份思念,“每月1号到”成了双方的约定。 

  于淑荣说,她会一直坚守“每月1号到”的约定。 

责任编辑:郑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