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手机娱乐>行业快报
站内搜索:
国家频出鼓励政策 民企进入电信业仍障碍重重
2007-07-26 16:26:00 作者:郭蕾 中华工商时报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信产业发展迅速。近十年来中国电信高速的发展,都是在两位数地增长,占国民经济总体的直接贡献也在提高。根据信产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底电信业务收入总额为7120.6亿元,比去年增长11.6%;电信投资完成额2186.9亿元,比去年增长7.5%;固定电话用户总计36781.2亿户,比上年新增173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计46108.2万户,比上年增长6767.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89.9万户,比上年增长1454.9万户;移动短信业务量4296.7亿条,比去年增长41.0%。

  民营经济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面对电信业这块利润丰厚的大蛋糕,很多民营企业跃跃欲试。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产业打开了政策性的大门。今年3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但从目前实际结果来看,民营企业进入电信行业仍然障碍重重。

  进入电信行业的壁垒

  电信业存在客观瓶颈

  ———电信行业的规模效应

  电信行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这种规模效应表现在两方面:资本规模效应和网络规模效应。首先,电信业具有很强的资本规模效应,投资巨大。由于资本规模较小,民营资本在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可能微乎其微。其次,电信行业还具有网络规模效应即网络外部性的特征,坚持竞争、拒绝合作往往是在位电信运营商的选择,这一特性无疑是把新进企业拒之门外。没有互联互通,新进企业就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因此这就要求政府管制部门和通信管理局加强对互联互通问题的管制,为民营资本的进入扫清障碍。

  ———通信设备的专用性

  专用性是指生产要素用途的指向性很强,一旦投入就很难再移作他用,从事其他生产活动,因此专用性越强就意味着该行业中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能做组织的纵向扩张,而不能从事其他性质的生产。对于电信行业来说,通信设备和电信网络的建设都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属于沉淀成本,一旦投入就很难挪作他用,或进行设备置换。另外,通信设备的专用性也意味着电信行业的进入和退出门槛较高。总之,通信设备的专用性和电信行业较高的进入和退出门槛都将会制约民营资本的进入。

  ———通信行业的公益性

  通信行业属于公用事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就说明基础电信企业是企业但又不是一般的企业,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电信企业在盈利的同时要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而趋利性是民营资本最根本的特征,追求利益回报是其投资的根本动力。对意欲进入电信行业的民营资本而言,大都是看中了电信业较高的利润水平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社会责任意识较为淡薄,民营资本将会在经济发达地区或高利润的业务领域采取“撇奶油”的战略,这将损害电信业的有序竞争。因此,民营资本自身的特性也将阻碍民营资本的进入。另外,通信行业还具有普遍服务的职责。普遍服务是政府意志,是政府要求电信运营商所尽的职责。而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完善普遍服务机制不但可以促进普遍服务的实施,而且有利于为电信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减少原有企业对新进者的阻碍。

  市场环境变化不定

  采用何种方式进入、涉足哪些业务领域、如何进入等这些都是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对电信市场结构、竞争环境有清晰的认识。自引入竞争机制以来,电信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并且从2004年以来,电信业就流传着电信企业拆分、重组的传言,这些传言虽然至今没有变成现实,但也不会是空穴来风,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营资本投资者对市场环境的认识程度。另外,当前正处于3G上马的关键时刻,采用何种标准、3G牌照何时发放、如何分配等问题也都不确定,使得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考虑建网问题时无所适从,因为电信业具有全程全网的特性,建网的同时必须考虑与其他运营商在技术上的互联互通问题。总之,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民营资本的进入。

  国家政策体制不完善

  ———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

  电信通信业投资巨大,相应的投资风险也较高,政策法律环境是否透明、完善、稳定,是否能够给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是否能够保证新进企业的合法权益,这不仅是外资更是民营资本投资电信业所考虑的前提条件,因为长久以来,为了吸引外资,政府部门往往给外资提供更多民营资本享受不到的优厚待遇,因此,公正、透明的政策法律环境对于民营资本而言更加重要。但是,作为电信行业基本法的《电信法》迟迟未出台,缺乏透明、稳定、平等的竞争环境,对未来自身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法律保护的前景不乐观,会使得民营资本投资电信业心存顾虑。

  2.金融体制不到位

  资金问题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表面上看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我国金融体制不健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当前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对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着“歧视”现象,不能一视同仁。这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偿债能力弱,缺乏信用基础,另一方面是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造成民营资本融资渠道不畅通。作为企业融资最主要的渠道———银行机构,当前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垂直化、集权化管理,把风险防范放在首位,这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有较大差距。

  民营资本自身特点制约

  ———民营资本的分散性

  分散性是民营资本的三大特性之一,对于国内、国外的民间资本都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国外的民间资本起步较早,经过漫漫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积累,通过兼并、并购等形式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财团组织,集中度较高。而我国的民营资本首先起点较低,大都是具有浓厚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的小业主、个体户发展而来,资金来源有限;其次是发展时间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倡个体经济发展、允许私人办工厂以来,民营资本才开始有所发展,至今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再加上国家的扶持政策不到位,使得民营资本的发展受到诸多阻碍,规模较小,资金分散。而电信行业具有明显的资本规模效应,需要巨大投资,民营资本的分散性造成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进入壁垒。

  ———技术水平低

  我国民营资本的持有实体大都集中在零售、服装、餐饮及简单的加工制造等行业和领域,科技含量低,并且大都是为外资品牌做OEM或ODM,长期与市场脱钩,对市场的发展趋势把握不够,而电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特别是最近几年,电信业务的推陈出新速度更是令人目不暇接,对于意欲进入电信行业的民营资本而言,不仅要对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很好地把握,而且要不断投入巨大资金和引入高科技人才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而我国民营资本的持有实体由于历史原因大都科技含量低、高科技人才引入困难,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更新方面与电信业的行业特点都有较大差距。

  ———缺乏运营管理经验

  出于历史原因,我国电信行业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一直处于国家的垄断和保护之下,民营资本的持有实体缺乏电信运营经验;并且由于长期以来对于民营企业的歧视,在引入具有丰富运营管理经验的人才方面也将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随着我国电信业的逐步放开,将会有更多具有竞争实力的外国运营商参与竞争,基于实践、在竞争中积累起来的运营管理经验更显重要。因此,缺乏运营管理经验将成为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的又一壁垒之一。

  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可行

  虽然,目前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还存在诸多困难,W TO针对通信产业的五年保护期已经届满,外资的即将进入也加大了民营企业的竞争强度和风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电信行业打破垄断是个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电信业正处于转换之中,特别是随着四大运营商上市之后,从原来内部的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越来越转变为直接融资。这就为民营企业入股电信企业提供了机会。造成投资机制转变的主要有四个驱动力:

  一是新技术大规模商用的迫切需求。今年,中国发展3G业务已被提上日程,在青岛、厦门等4个城市首先进行了试点。预计中国3G业务未来3到5年累计投资要达几十亿。整个电信行业占国有资产1400多亿元,整个中央管理的国有资产还不到900多亿元,所以一个电信行业占的是很高的,国家想调整布局,把非国有资本引进来,让更少的国有资本控制关键设施,同时吸纳更多非国有资本进来。

  二是民营企业进入区域性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已成为可能。区域性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企业还是有实力做的,在2001年信产部启动了用户驻地网CPN试点,现在很多城市都有民营企业风起云涌。虽然,目前在这块市场上有一些民营企业的做法违规,如做代理、做基础业务的转售,遭到电信管理部门的清理整顿。但从国际上看,用户驻地网本地环路出租,仍然是民营企业进入基础电信业务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三是民营经济投资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家庭网络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的机会。随着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成为主流,未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家庭网络建设前景广阔。然而,从接入网到家庭网络建设方面,由于解决方案过于细分,基础运营商往往不愿意做,这就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机会。民营企业规模虽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十分便于占领这块市场。

  四是基础电信业务转售,为民企进入打开缺口。基础电信业务放开也是趋势,现在传统语言被IP技术和蜂窝移动技术的话音被VOIP技术冲击很大,在2002年信产部发放长途许可权,IP电话接近了60%。一些企业经营长途语音业务,虽然一度被叫停,但随着几大运营商的业务转型,这块市场必然会被规范,进而放开。

  破除电信行业垄断的对策与建议

  民营企业要加强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民营企业通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但是仍然存在着生命周期短、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家普遍缺乏现代企业家精神等缺陷。因此,民营资本要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竞争环境复杂的电信行业站住脚,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民营企业家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塑造现代企业家精神;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摒弃任人唯亲,引入开放的人才机制,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电信行业引入民营资本要有约束

  电信行业引入民营资本要有一定的约束,这里的约束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民营资本的自我约束和电信监管部门对民营资本的监管约束。一方面,民营资本的持有者要树立正确的心态,实现自我约束,采取逐步渗入的方式,以参股、合作的形式进入,甘愿充当国有电信企业的“有力补充”。另一方面,电信监管部门也要进行监管约束。当前我国民营资本的持有者有其自身的缺陷和我国商业文化中的劣根性,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电信业的重担,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有必要对民营资本进入通信行业的范围加以限制。如2006年9月1日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市通信行业协会召开了《北京市无线移动增值服务行业自律公约》签约大会。会上,北京通信、北京移动、北京联通以及新浪、搜狐、TOM、千龙、赛尔等246家通信企业联合签署了《北京市无线移动增值服务行业自律公约》。

  该《自律公约》遵循爱国、守法、公平、公正、诚信的基本原则,要求签约企业加强自律,树立“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行业风尚,自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纠正违法、违规行为。这无疑对各地进一步规范SP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进一步健全政策法律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首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制度的建设。要从主观意识上消除对民营资本的不平等,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层面清理和修订限制民营资本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拓宽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和方式,为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和发展条件。其次,加快电信业的法制化进程是当务之急。当今是法治社会,对于在法律保护方面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民营资本而言,完善的法律环境更是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考虑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电信领域颁布的法律、法规虽然比较多,有一部国家级法律,5部国务院行政法规,36部信息产业部规章,还有若干规范性文件。目前这些法律体系最核心是电信条例,电信条例是2000年9月份颁布的,确定了八项基本制度,这八项基本制度还在发挥作用,管了五年很多内容都过时了。因此,必须加快电信行业的法治化进程,推进新的《电信法》尽快出台。这不仅能为电信市场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电信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而且能为民营企业以及外资的进入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电信业的信心。

  民营企业进入电信是必然趋势,我们希望相关法规政策能尽快出台,希望看到一个在有序市场环境下,多层次业务结构、多元化投资、多方竞争的电信行业出现。引入民营资本,必然会为整个电信市场带来无限活力。(作者单位:全国工商联研究室)

编辑: 刘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