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中石竹上刻字品人生 读虚心师竹内涵

2014年03月11日 09:46作者:来源:大众网

 2013年9月26日讯,记得是八月八日的上午,照旧先是给先生打了电话,确定可以去就立即动身奔赴家中。近年来由于先生年纪过长、身体过劳、学业过多,每次在桌前坐上半小时就觉忐忑不安了。进门就抓紧掏本掏笔把思想‘火花’的内容记下,回来整理成文以教自己。然而,一直以来不够勤勉,杂事繁多,只是回头翻看翻看,没能完成作品。中秋节的日子终于得以修养身心,铺开先生的“立德树人,虚心师竹” 墨迹,重温此番深意,老人家写字时旁若无人的端坐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当时家中正巧有人送来一方刻好字的竹筒,先生甚是喜欢,在手中把看,弯圆的微黄的竹筒上面写着“普普通通一教师,平平淡淡自无奇。无奇不意非无意 , 正是无奇正是奇。”显然句子出自先生。在场的人都觉惊奇,用竹子刻出来真是好一番景象好一番韵味,我是第一次遇见,愉悦之极。

先生边把看边说:“好,好,我一辈子就是一个教书匠,学习竹子,像竹子一样那么虚心就对了。”随即先生就写下了四个字“虚心师竹”。《池上竹下作》的诗中写道:“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可见对于竹子虚心的特点先生是非常欣赏的。竹子虚心的特性,先生也了然于心。我的内心也在想起盛赞竹子的一首诗:“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以竹叶的下垂比喻竹子的虚心求教,生动有趣。所谓“虚心竹有千千节”,从出土的竹笋,生长为千节之竹,竹子的“虚心”向上的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

此刻,我翻开2011年出版的《中石访谈》一书中我曾经写过《我是学人教书匠》一文,书中有言:“应该说,我这一辈子从启蒙上学开始就没离开过学校。我开始上小学以后,即使遇到了特殊变故我也到农村去读了私塾,以后又再接着读小学,毕业后到中学,中学毕业再考大学。走这么一圈,最后出来了就是教书,一直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到大学的硕士、博士后,这算完成了一个全过程。对于我这个经历,现在回头看呢,是有钱都买不来的财富。我教过小学教过大学教过博士生,觉得自己叫一个学人还是很够资格,不甚好,但究竟是这样过来的,我原来一直说自己是个教书匠,可是后来我想我应当把在学校当学生的过程纳入,所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学人教书匠。”先生永远都是这么虚心,比竹子都虚心。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古语讽刺了浮泛而不踏实的学风;在三国时期,晋代大将杜预带兵攻打吴国,有人担心长江水暴涨会影响攻势,建议稍缓用兵。杜预坚决不同意说:“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出自《晋书o杜预传》,果然一举拿下吴国都城,势如破竹,古语有证。可见竹子也不只是一味的虚心,春雨偶下,竹子虚心吐纳,低头看叶时,一呼一吸间,根壮身长,及至再抬首,已非一般气象,节节攀高,势不可挡,绝非一言一语可全道哉。   

写竹画兰非易事,“半生竹、一世兰”或谓“竹一生、兰半世”之说是我国书画界对“画兰不易、画竹亦难”的体悟,在竹上刻字把先生的四句话体现出来,正是“虚心师竹”的内涵。先生可真是“学梅傲骨休傲气,师竹虚心不虚人”的虚心而有节之人。

竹子四季常青,不管长得有多高、多大,心总是虚的,就应该学习竹子这种精神。“虚心为我师” 、“竹有虚心是我师”的品格和美德将是我的又一座右铭。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黄殿琴  (作者系诗人、《中石访谈》作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陶云江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