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官方网站
新闻信息
艺术节动态
新闻中心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资料查询
艺术节概况
艺术节活动
筹委会机构
齐鲁文化
综合服务
场馆建设
媒体通道
旅游指南
建言献策

菏泽:创新体制促传承 繁荣文化建高地

来源: 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作者:  时间:2012-08-23 08:53:00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菏泽是我国的戏曲之乡,也是非遗大市,它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代表性传承人等均位居山东首位。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菏泽市不断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机制,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发展高地。

  这几天,新成立的菏泽市定陶县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正忙着招兵买马。从小就对两夹弦情有独钟的熊春雁第一个报了名。

  可此前,这个全国唯一的两夹弦专业剧团,却面临生存困难。演员大量流失,剧团名存实亡,这个发源于菏泽、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遗保护剧种也面临失传。

  菏泽市定陶县两夹弦剧团团长侯彦丽说,“我们两夹弦剧种是个稀少剧种,是咱地方小戏,主要是面向农村,真是把它推向市场的话,受众面积很小,我们很难生存。”

  不止两夹弦,在菏泽,四平调、山东梆子等6个地方剧种也都面临生死大考。转机出现在去年,菏泽市大刀阔斧地改革文艺院团,将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改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就地成立保护传承中心,财政进行“输血”.

  定陶县文体局副局长王锡雷说,“现在改制以后,县里按每人每年4万元给予补助,解决了演职人员的后顾之忧。”

  除了保护传承这条底线,要让老剧种焕发新活力,还唯有通过创新赢得市场。

  定陶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晖说,剧团每推出一部新的大型剧目,公演后县财政奖励20万元,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我们县财政再分别给予10万到50万元的奖励。

  为创作精品,各个剧团都开始大力培养引进人才,建立起“造血”机制。外部体制在改革,内部管理也在调整。

  成武县文体局副局长刘允说,“我们除了50%的基本工资以外,实行50%的绩效工资,根据演员的职称、扮演角色、出场次数进行量化打分,来更好地调动每个演员的积极性。”

  巧借外力,激活内力,体制改革,活了剧团,续了文脉,乐了百姓。

  菏泽市民李春福说,虽然是个老剧种,现在听起来韵味还是很好,比过去更好。

  以改革为动力,菏泽市创作的《大唐巾帼》等多部精品剧目,也正加紧排练,备战十艺节。

  菏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江说,“我们逐步健全保障机制、精品创作和人才培养这三个机制,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地方戏曲和文化遗产,在打造鲁苏豫皖科学发展高地过程当中,率先打造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