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官方网站
新闻信息
艺术节动态
新闻中心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资料查询
艺术节概况
艺术节活动
筹委会机构
齐鲁文化
综合服务
场馆建设
市场开发
旅游指南
建言献策

人民日报:后艺术节如何热度不减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任姗姗 时间:2013-10-31 11:25:00

“十艺节”期间,市民蜂拥参观山东博物馆举办的“2013欧美经典美术大展”。

“十艺节”上演的昆曲 《红楼梦》

  随着第十四届“文华奖”花落各家,持续16天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圆满落幕。

  过去的半个多月里,来自全国的87台优秀剧目角逐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项“文华奖”,884件反映百姓心声的演出作品绽放“群星”舞台,647件美术作品以饱蘸深情的画笔抒发艺术家的家国情怀……金秋的齐鲁大地,从京昆到芭蕾,从专业团体到民间社团,各种文艺形式杂花生树,草长莺飞,共同书写了欣欣向荣的艺术画卷。

  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举办的第一个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艺术盛会。这也是一届延续中国艺术节“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以“文化惠民、共建共享”为筹办理念,以人民为创作中心、以人民为服务对象的大众的艺术盛宴。“十艺节”以朴素、丰盛、实在的面貌,为走在“文化强国”路上的当代文艺创作,留下了生动的时代烙印。

  “跳出为办节而办节的窠臼,‘十艺节’同时是推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艺术创新、繁荣发展的过程,以及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的过程。”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总结筹办“十艺节”的体会时如是说。

  艺术的盛会

  山东文艺,集体亮相令人瞩目

  徜徉“十艺节”,缤纷多彩的文艺演出让人流连忘返。此次,共有133台剧目参加评奖演出、祝贺演出和邀请演出。“参与面十分广泛,文艺样式也十分丰富。”“十艺节”特邀嘉宾、文艺评论家王蕴明认为,“这些剧目很好地贯彻了文艺‘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真切地表达了百姓心声,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担任本届“文华奖”评委的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对87台参评剧目做了一个初步统计,戏曲占到了45台,其中又以现实题材和现代戏尤为亮眼。他欣喜地发现,一段时间以来比较薄弱的现代戏创作,“不论精神特质还是艺术质量都有上乘的表现,可以说,现代戏在‘十艺节’实现了大丰收。”

  开幕演出吕剧《百姓书记》便是根据山东寿光原县委书记王伯祥事迹改编的现代戏,也是新晋14台“文华大奖”剧目之一。回忆3年多的创作历程,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坦言“十分不易”。“《百姓书记》前后有20多次大改,仅推翻重来就有3次。数次邀请专家论证,数个日夜修改打磨……这次创作,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好戏还需磨砺出。”段雨强感慨地说,“‘十艺节’,让山东的艺术创作向前跨越了至少5年”。

  此言非虚,“十艺节”颇让专家评委瞩目的便是“山东文艺”的集体亮相。一位评委对记者说,新时期以来山东的艺术事业,特别是戏剧领域尽管一直在努力,但与全国一流水准总是存在差距,前些年,因为市场不景气,有的山东梆子剧团解散了,有的梆子戏演员改行唱豫剧,着实让人着急又惋惜。而这一次,山东仅角逐“文华奖”的就有15台剧目,从京剧、话剧、舞剧到杂技剧,从吕剧、梆子到五音戏,“形式门类多样,艺术精益求精,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有3部剧目斩获‘文华大奖’,让人对山东文艺的整体实力刮目相看。”王蕴明评价说。

  山东文艺的力量,不止绽放在舞台,美术创作同样可圈可点。筹备“十艺节”期间,山东组织了全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涌现了不少佳作。此次,“十艺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展出的647幅美术作品,山东籍美术家的作品就有139幅,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参与终评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评价说:“山东的艺术家通过接近自己的历史,通过自己的画笔来讴歌近代历史,展现了‘文艺为人民、文艺表现历史’的文化责任感,用作品标记了时代的历史高度。”

  优秀作品的诞生,一定离不开创作氛围的滋养。“十艺节”淄博市筹委办公室主任李贡平对此深有感触,“3年来,大家言必谈‘十艺节’,创作资金的投入堪称空前,支持艺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艺术工作者深深感到责任感和自豪感,艺术创作的能力提升了,创作的热情与意愿也比以往更强烈。”

  人民的节日

  还戏于民,让艺术节回归原点

  这大概是开幕式最为简洁却最令人难忘的一届艺术节。主办方取消耗资5000多万的开幕式文艺演出,代以16分钟的开场仪式和一部高水准的剧目,让节省下来的资金,在建立舞台艺术长效发展机制和进一步文化惠民等方面发挥功用。

  这也许是演出场馆最为分散的一届艺术节。87台参评演出广布在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德州、日照、泰安9个城市的28座剧场,最基层的在县城。取消向党政机关等部门赠票,最低票价20元、主推60元左右的中低票价,还邀请劳模、大学生、福利院儿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免费观看,让老百姓成为剧场艺术的消费主体。“‘十艺节’鲜明的特色在于,更为贴近老百姓,把艺术的盛会办成了百姓看戏的节日。”季国平认为,还戏于民让艺术节回归本质,更让艺术创作回归本体。不论评委、媒体还是观众,大家一致的发现是,“十艺节”的舞台更简洁、更现代也更写意了,更加彰显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中国独特的演剧风格。“最重要的是,这样的演艺风格,更加适合走出剧场,回到百姓当中。”季国平说。

  这或许还是惠及范围最广的一届艺术节。“十艺节”期间,参观过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连续十几天场馆门前从清晨便已排起的长龙;漫步在济南街头的游客,也一定不会忽略那些街道小巷里的群众文化活动。“‘十艺节’期间,淄博市同时有几十台民间演出活跃在乡镇和农村。”李贡平说。因为,“十艺节”的舞台不仅在剧场,城市广场、乡镇街道文化场站、社区文化大院,乃至博物馆、美术馆,都是惠民的平台和窗口。

  据组委会介绍,山东省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已经投入和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额达177亿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县乡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山东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情投入让人振奋!一批富有责任感的专业人士,牵头整合了秧歌、高跷等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创作了有品位、接地气、富有时代气息的群文节目。”让此次“群星奖”评委、舞蹈家白淑湘印象深刻的是,“十艺节的群众文化活动星光熠熠”。

  热度的延续

  文化惠民,艺术节仅仅是前奏

  艺术节落幕了,但山东的文化建设并没有松口气。“文化艺术的发展、群众艺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艺术节让我们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高水平文化产品的期盼和需求,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孙守刚说。

  耗资数亿投建改造的现代化剧院如何不沦为“空壳剧场”?精心打造的艺术作品如何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后艺术节”,文化惠民的热度如何持续下去?这比单纯办好一届艺术节,更加考验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山东提出了“建管用有机统一”的思路。“十艺节”演出比赛场馆,鼓励共同建设和资源共享,不搞过度装修装饰,不搞形象工程。与此同时,注重长远规划,力求把场馆新建改造与院团改革发展、演艺院线和剧院联盟建设结合起来。以新建的山东省会大剧院为例,这个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4.75亿元的济南“新地标”,经过公开竞标,被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下属的“中演院线”摘得8年的经营管理权。“首年演出场次不少于180场,并且努力做到每年递增10%;为扶持本地艺术创作和演艺产业发展,经营方将对本地艺术院团在演出安排、场地租用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或减免”等被写进了剧院委托经营管理的考核目标。“将山东省会大剧院打造成国家级剧院、国际化剧院是我们的宗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说。“十艺节”开幕前夕,山东省会大剧院就向社会公布了新春演出季的剧目;“十艺节”尚未闭幕,演出季开幕演出音乐剧《猫》的宣传海报已经贴满济南大大小小的商业区。

  山东美术馆也已经开始行动。提前规划布局、主动邀请观众,是山东美术馆持续文化惠民的两大特色。据馆长徐青峰介绍,他们已与山东省380多个机构单位签署了团体参观的协议,参观日程从“十艺节”一直安排到12月12日“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闭幕。“到12月12日,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的累计参观人次有望突破30万,这将是国内单个展览参观人次的最高纪录。”徐青峰说,目前美术馆的展览计划已经排到了2014年底,几乎囊括了美术领域全部“国字头”的展览。

  而对于艺术院团来说,规划巡演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我们的剧目,归根到底是为老百姓创作,而不是为了评奖。立得住、叫得响、传下去,才是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李贡平说。在段雨强看来,今年成立的山东剧院联盟将迎来快速成长期,“牵头、组织、协调,盘活全省的演出资源,把更多的精品剧目送到老百姓面前是我们着力突破的工作。”

  中国艺术节,如何真正实现“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山东的破题给出了答案——文化惠民、共建共享,让艺术节活力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