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就业矛盾


来源:   
2003-04-11

  为什么高等教育已普及的发达国家,却没有突出的大学生就业矛盾呢?我们原本就是人才稀缺的国家,却早早就凸现大学生失业现象呢?我不否定这有外部经济发展速度水平等大环境问题,但我认为,更关键原因还在我们的高等教育自身,是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适应社会需求,缺少立即从业的能力。这绝不单纯是个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问题。
  我们多年来忙着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忙着拉郎配、组装超级大学,然后不断出台×ד工程”。上行下效,笔者所在城市的学院,已统统改称为“大学”,而且都在组建艺术院系、人文院所,忙着申报×士点,都已拉开创办综合研究型大学的架势。从全国范围看,大学教育雷同化、趋高化形势正在加剧。中国的高教结构已呈倒金字塔形态:底层的纯专业性质的学院正在迅速减少;文理兼备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正在迅速膨胀。高等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已越来越悬浮空中脱离了社会经济基础。这是完全违反高教规律的。一个国家,只能支持极少数综合研究型大学、培养少数文理科研究型、学问型人才。大多数高校,应该是专科性学院和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工科或应用文科人才为主旨。
  据网上资料,荷兰有65所学院(HOGESCHOOL),14所大学;爱尔兰有36所学院,7所大学。大学占高等院校的比例分别是17%和19%。而在这些大学,多数也不是综合性的,只有极少著名大学开设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专业,属综合研究型大学。由此,便产生一些让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譬如德国某些大学对德国哲学的了解传播程度,甚至不及中国!
  两年前,青岛大学与德国某大学联合举办跨文化讨论会。在相互认识时,我介绍自己专业是“美学”。谁知,对方教授竟听不懂“美学”这个概念,他去请教一位老教授。老教授点点头,并告诉我,慕尼黑大学有人在教哲学美学,还有中国学生在研究黑格尔。这位老教授看来很尊重那些教授,但美学确实离他们已很远。而与此相反,会上,我读到德国教授研究中国面子的论文却非常到位。他们研究面子,不是为了纯学问,而是为了帮助德国商人到中国投资(因为不懂面子曾使德国人吃过亏)。看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很喜欢把形而下的东西搞到形而上,变成学生的学问;人家的高等教育却善于把形而上的东西放到形而下,变成学生的本领。结果,我们学生背的学问一大堆,到头来却没真本领。笔者这些年,不断听到乡企、私企、国企老板倾诉:高价招聘的名牌大学生,眼高手低,干吗吗不成,甚至就连找一个会写材料的都难上难。我听后一声叹息,这根可就追到中小学教育上去了。试问,这问题难道是大学生一转变观念就可解决的吗?
  是该反思了,也是该转变观念了。但不是指大学生,而是指中国的教育思想,特别是高等教育指导思想。我想,这种观念转变,比创办几所世界一流大学来得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杨曾宪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