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理财 休闲 娱乐 健康 女性 人才 房产
 
 
青未了 人间 读书 生活广记 精选连载 文学圈
市井 小小说 故事新编 新作 专栏 青未了论坛

千佛山:世俗之山


来源:   
2004-04-24

  我对千佛山的第一印象,没有佛像更没有和尚。那时我正上小学,
我们排着队从北郊一路南行,看着山离得很近,可就是到不了。过了
文化东路,便踏上了登山的道路,两侧是大片的玉米地。老师开始说
注意事项了:“‘向阳山’就要到了,‘收租院’就在上面,我们是
来忆苦思甜的,大家要排好队,不能打闹和大声说话。”“收租院”
是那组当年轰动全国的大型雕塑,主题是揭露旧社会四川恶霸地主刘
文彩“罪恶的一生”。这组带故事情节的雕塑,摆到了几间老房里,
可能就是今天的兴国禅寺中。雕塑很生动,人物很逼真,印象最深的
是人物的眼睛是用玻璃球做的。
  千佛山改名为“向阳山”,也是为了“破四旧”。这使我联想起
邻居有个名叫丽娜的姐姐,“反修防修”时,她改名为“红卫”了。
  我长大了,千佛山又有了香火,又有了和尚。我开始端详起千佛
山来。这山不高,也不深,寺很古,明明亮亮地摆在半山腰,从山下
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正是这座并不伟岸的山峰使济南这座古城有起
有伏,在柔情似水的城市风貌中多了几分阳刚之美。湖光与山色,让
济南人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这山早在隋开皇年间就建有千佛寺,也就是唐贞观年间扩建后改
今名的兴国禅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兴国禅寺山门两侧的那副石刻对
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据说
这是清末秀才杨兆庆留下的。相邻的是历山院。明成化年间,济南德
王府内官苏贤,欲成“善果”,捐资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楼。清康熙
年间此地的文昌阁内还供奉过孔子。今天尚存舜祠、鲁班祠和文昌阁,
有的是改建,有的是改址新建。
  这山也是世俗化、平民化的,不知从何时起,山上还养活着一群
山民。解放前,千佛山属羊头峪村,有20多户人家,都是穷苦人。从
外地逃难进不了济南城,便在此安营扎寨,靠种地、卖点小玩意为生。
山上地薄缺水,作物产量少,只是糊口。
  农闲时,有些山民,特别是妇女和孩子便做些小买卖。如卖元宝,
一种纸浆板糊成的纸元宝,一对对地卖,敬神用,价格也较香高许多。
卖香、卖纸的生意都不错。庙里还有一种泥娃娃,供那些求子之人祈
祷许愿。付足香火钱,用红绳拴到泥娃娃的脖子上抱回家去,叫拴娃
娃。得子三年后再持香烛,以菜点果品上供,或送匾、伞、衣鞋等还
愿,有人甚至还打制银子还愿。
  山民们最盼着三月三和九月九这春秋两季的盛大庙会。
  千佛山庙会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就来此登高、赏菊、
插茱萸。到了隋唐时期更加兴盛。后逐渐发展成为集佛事、娱乐、物
资交流、餐饮与观光为一体的习俗活动。那时山会的内容很丰富,有
扎彩棚唱大戏的,有说书的,有打把式卖艺的。卖栗子、山楂、柿子、
红枣、核桃等山货的也遍布山道两旁。沙锅煮地瓜、糖煮梨、荷叶肉、
蒸糕、绿豆糕等济南风味小吃现做现卖。
  原来山上不卖票,随便进,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公园建起来20多
年中也不收门票。那时山里也没有这么多的这庙那阁,山下也很空旷。
今天山上山下建了不少东西,千佛山那浓浓的古风幽韵却是越来越淡
了。
  牛国栋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